第81章 阿康小伙很精神(1/2)
接下来的两天, 卫川忙得几乎不见踪影,夜里都睡在部队。
直到第三天一早地质队全体在车站集合时,才见到眼珠子熬得通红的卫川。
他身后跟着二十四个战士, 加上许小北他们, 一行共三十五人。
从省城到滇省需要倒两次绿皮火车,全程共计四天半。
前半程倒车前需要坐八小时,全体都是硬座票, 到了中转站休息几小时后再次踏上列车,才给换了硬卧。
许小北腰酸背痛, 到了车上洗脸刷牙,爬到中铺去睡觉。
可其他队员们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凑到一起又打起牌来。
卫川没参与,一直趴在许小北对面的中铺上头对着图纸写写算算,不时看一眼熟睡的小北,中间还给掖了两次毯子。
列车缓缓行进, 离滇省越近, 气温便越难以让人适应。
团长之前提供过这个季节的气候数据, 每年到这个时候, 滇省的昼夜温差便拉到最大,如果遇上雨水, 夜里上冻的可能性都有。
这点队员们在火车上就体会到了――到达目的地的前一夜, 大家都是蜷着身子睡的, 早上起来鼻尖耳朵都冻得冰凉。
第四天下午一点多, 终于到了滇省省会。
歇了一会儿吃顿饭,三十几人又坐上去占丌村的客车。
确切地说,是到镇子上的客车。
客车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占丌山村离镇子还有二十多公里, 当地不通客车,只能在镇上找拖拉机或者其他农用车过去。
卫川先到接头地点找到部队拉设备的车,清点了工具后,安排大家住进招待所,因为人数多,分了三家住才算安排好了。
许小北和卫川住在最后一家。
开房时,店主看看他们,用生硬的汉语问,“住一起吗?”
当地全是少数民族没有汉族,各民族的地方语言讲起来跟外国话没什么区别,这些做生意的老板不得已学了点汉语,但因不常用,讲起来非常不正宗。
小北根本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卫川嘴角勾了勾,偏头看许小北,给中译中了一下,“住一起吗?”
许小北:……
她垂着眉眼,从包里摸出结婚证,递给店主,“住一起。”
店老板往照片上看了眼,瞅瞅许小北,又看一眼,瞅瞅卫川。
仔细核对好了,才做了登记开了房间。
拿到房门钥匙,两人往楼上走,小北回头问,“老板,有热水吗?”
“干什么用?”
小北:??
卫川猜她想洗澡,没直说,而是回道,“洗脸洗头洗脚用。”
老板指指后厨的方向,连说带比划的,“晚上八点以后可以自己过来烧,不过没有大盆,热水要另加两块钱。”
卫川点点头,“喝的热水现在有吗?”
老板矮下身子,弯腰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暖瓶,绲匾簧放到柜台上,伸出两个手指,“两毛钱。”
许小北:……
全都另付啊。
结果没等她暗自吐槽完,那店主又指指暖瓶,伸出五根手指,“坏了的话,赔五块!”
小北这回听明白了。
卫川回身掏了两毛放到柜台上,推着小北先回房,许小北进门便嘀咕了一句,“房费那么贵,还什么服务都不提供,用点热水都要另外算钱,这店是黑店吧。”
卫川拿出自己的大茶缸倒上热水,把两人随身用的洗漱用品拿出来,大包裹放到门旁的大木桌上,“他们这地方一年遇不到多少外地客,不宰一把怎么生活?算了,反正只住一夜。”
小北没话了,伸手将房间角落都摸了遍,发现这店竟然十分干净。
喝了几口热水,她点点头。
行吧,冲他家干净这点,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卫川这时把脸盆拿出来,看了看觉得太小了,“应该给你弄个洗澡用的木桶。”
“没办法拿啊,我就先用热水擦擦吧,到了占丌山再说。”
卫川看看表,催小北下楼,“快八点了,咱们得赶这之前下去吃东西,吃完了正好烧水给你洗澡。”
到了一楼,卫川问老板要菜单,结果老板说这里不能点菜,都是他们做什么客人就吃什么。
许小北只好说,“那就炒两个菜做一个汤吧,可以吗?”
“等着。”
不多会儿,菜端上来了。
满满一大盘葱花炒鸡蛋,小葱嫩绿,鸡蛋金黄,有的鸡蛋上还冒着油滋滋的小泡泡。
在火车上接连几天没吃好没睡好,这盘鸡蛋顿时勾起小北的食欲。
她拿起筷子用热水洗了洗,刚要去夹,就听上菜的人说,“为什么洗筷子?”
上菜这人不是先头那个老板,而是另一个精瘦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汉语说得不错。
许小北见他身上围着一条围裙知道这人就是厨师。
她刚要张口解释,卫川先开口了,“她刚才筷子掉地上了,不想麻烦你们换,就洗洗再用。”
那黑瘦男人审视了卫川和许小北一番,回厨房接着做菜去了。
小北不解,悄悄问,“你为什么说谎?”
卫川压低声音,“少数民族的禁忌很多,看他刚才的样子是不高兴了,肯定是因为你吃饭前洗筷子。”
“是觉得我嫌弃他们了,所以生气?”
“或许是,在这里,凡事都要多加小心。”
卫川上大学前跟地质队出任务时,从未来过滇省。这里少数民族多,几乎是外地人的禁区。
要不是为了尽快充盈国家金库,这次也不会把地点选在这里。
许小北点点头,小心翼翼吃了一口鸡蛋,“所以我才要跟你一个房间的。”
卫川叹口气,“所以,如果不害怕的话,就不跟我一起住了?”
小北伸了下舌头,“算了,当我没说。”
这时候,第二盘菜上来了。
是用蒜粒炒的一种小青菜,这菜许小北从来没见过,吃上一口觉得又香又脆,咽下去嘴里还有些回甘。
她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炒鸡蛋都失宠了。
等到那厨师又来送汤时,许小北跟他套近乎,“大哥你汉语说这么好,是汉族人吧?您厨艺真好,这叫什么菜啊?”
那黑瘦男人冷冰冰地盯了许小北两眼,自动忽略她前面那个问题,只说了一句:“福鸡菜。”
小北本来还想问哪个福哪个鸡,一见那人眉头都皱了,吓得赶紧闭嘴。
卫川给她盛碗汤,温声问,“吓着你了?”
小北摇摇头,“没事,有你在。”
这汤其实算不得汤,其实是一碗米线。
跟小北上辈子吃到的不一样,这碗米线的味道没那么冲,但汤底是真鲜,里面的料除了米线,还有干豆腐和绿豆芽,另外放了两种青菜,一种大白菜,一种就是刚才那个福鸡菜。
米线很好吃,许小北吃得额头上冒汗,暂时忘了方才的不快。
吃完饭,那个黑瘦厨师过来收了碗筷到厨房去刷,卫川在得到店老板的许可后,同小北一起进到厨房去。
厨房不小,里面有好几口灶,其中两口大灶,上面垒着大铁锅,其余的都是小灶,用来炒菜用的。
那厨师见两人进来,没多说什么,闷头洗他的碗。
小北看了一圈,厨房也非常干净,没有黑乎乎油腻腻的感觉。
大灶这边没升火,但灶旁放着一大捆柴。
卫川指着柴问,“兄弟,我可以用这烧柴吗?”
那人背对着他们嗯了一声,想了想又说,“这边灶里还有火,你直接挪过去再添柴吧,不然这边的也得用水泼灭。”
卫川道了谢,拿起小铁锹把小灶里烧了一半的柴挪出来扔到大灶底下,又填进去几块柴。
火舌很快舔了上来,小北指指两口大水缸,“大哥,这水我们可以直接用吗?”
黑瘦厨师已经洗好碗并将灶台都抹干净了。
他点了根烟,倚在灶台上看他们俩忙活,又嗯了一声,吐了两口烟后道,“不够的话就要自己去后院挑了。”
“够了,我们用不了多少。”小北拿起水瓢往锅里添水。
那人一直没走,抽完一根烟,问卫川,“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卫川见火已经旺了,从灶前直起身子,“我们就在镇上歇一夜,明天就走。”
“去哪儿?”
“占丌山村。”
厨师眼皮抖了一下,“去那儿干什么?”
卫川没说实话,“有朋友在那儿,邀我们去做客。”
男人突然笑了,很鄙夷的那种,“撒谎。”
卫川:……
他与小北对望一眼,再去看那厨师时,神色很轻松,“为什么这么说?”
“占丌山很封闭,不允许村民往村里招人,多少年了一直如此,你朋友让你们去,除非他想被村民赶出寨子。”
这点卫川没想到。
来之间当地民情分析会上,团长提到过,说这里不大欢迎外来人,但没说得这么严重。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如此,所以大家没太放在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