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11: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梦中仗剑天涯(2/2)

进攻时,则长枪手在前,长斧手次之,1列刀盾手继之。后方约50步外,1列刀盾手保护弓手掩护逐步向前推进。

攻城时以刀盾手为主,长枪手在城下列阵保护弓手掩护,并掩护大阵后投石机等器械。

神臂弓射程:《梦溪笔谈》卷19说,这是“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首,自投归朝廷”。另一说则是由百姓李宏研制。神臂弓实际上也是一种弩,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没半”,足见其劲利。“熙宁初,造神臂弓成”,宋神宗“御延和殿临阅,置铁甲七十步,俾卫士射,未有中者”。宦官张若水“自请射,连中彻札”。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样笨重,只用一人发射,易于推广,“施于军事,实有奇功”。

骑军以都为单位设立兵种,如一都甲骑,另一都为弓骑,一营甲骑中,仍有承担外围警戒、侦查任务的突骑(轻骑)一都。一营四都,或三都甲骑一都轻骑,或一都甲骑(亲兵都)3都轻骑。

进攻时(骑兵只有进攻,原地不动的骑兵还不如步兵),多以甲骑为前锋,弓骑兵为两翼或侧后,突骑为中军。甲骑阵型以4-8排(再厚了没有意义)不等。后方五十步外为跟进掩护的轻骑、突骑。

附:宋军步军都以下编成都(正副都头各1人,辖2大什)共计105人军法官(将虞侯) 1人左什(大什长由资深什长兼任) 51人―军法押官 1人―什 10人――――伍 5人―――――――兵士 1人右什 51人

注:大什俗称队,长官称什将,一般由资深什长兼任,下辖5什步卒。

宋军骑军都以下编成都(正副都头、掣旗各1人)共计65人军法官(虞侯2人) 2人左队(正副队长各1人) 30人―――军法押官 1人―――第一什(1什3伍) 9人――――――伍 3人―――――――――兵士 1人―――第二什 9人―――第三什 9人右队 30人

四、绍宋御营军阶级初探

宋军传统各军种,自军士到军官,常有三级通称。

一是将校,也叫军校、列校、军员、人员,其范围包括从厢的都指挥使到都的副兵马使、副都头;二是节级,其范围包括都的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三是长行,即军兵。

将校阶级描写较为清楚,也易推断:

各行军司都统,基本都加节度使衔。

统制官未详写,推测多加防御使、团练使。

统领官不详,此处不懂,待大佬考证。

营指挥至都头一级,多半是以各校尉阶分领,也就是书中类似于夏侯远之类军官,多以夏侯远的任职,自指挥使至都头(于亲卫体系则是正将、准备将等),皆有可能。

第二部分:各军详细番号编制整理

一、御营前军行军司(都统岳飞)

人数: 45000人牲畜: 20000马、4200骡直属亲军统制部(张宪部,俗称背嵬军)约4600人约7500马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辎重营(5都步军) 570人 50马 210骡第一将(正将、准备将、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马 12骡――亲兵队 30人 60马――火头军 12人 12马12骡――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三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四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五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六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七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八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九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十将 370人 730马 12骡直属辎重部(汤怀部,参军6人,注1)约2200人 1200骡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三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六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选锋军(斥候,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1000人约3000马选锋第一营(突骑) 310人 930马选锋第二营(突骑) 310人 930马选锋第三营(突骑) 310人 930马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840人 210马210骡进士都*4 420人 420马420骡军法都*4(甲士) 420人第一统制部(副都统王贵本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亲兵营(骑兵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骑兵)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骑兵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步军都(甲士) 210人――步军都(甲士) 210人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械等)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辅兵都*3 105人 50骡斥候都(骑兵) 65人 130马步军一营(正副指挥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亲兵都(骑兵) 65人 13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斥候队(骑兵) 30人 60马――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第二统制部(李逵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三统制部(黄佐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四统制部(姚政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五统制部(庞荣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六统制部(李山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七统制部(傅选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八统制部(马羽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九统制部(王刚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十统制部(刘文舜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十一统制部(李宝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十二统制部(王善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十三统制部(张用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员额每五千人设一个辎重营编制,因为规模不等,大约由一名直属都统的资历统领官或正将或统制官带领,直属于都统军部。

注2:踏白军是都统直属亲卫体系渗透军中最明显的一处,总领者往往是一名正将/统领官。

注3:之前普遍性归属将领亲卫,后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进士入都)大量参与其中。

注4:亲兵营的编制体系比较灵活,部分资历统制官可能具有更大的亲军编制。

注5:在大部分统制部中,参军往往从随军进士中挑选,但也不乏早年投身军旅的文士。

注6:大部分营指挥在具有资历和军功后会获得副统领职衔,少部分会获得统领职衔,用于战场临时指挥、驻地军务主次分担等。

附:御营前军十五名统制官名录

王贵(副都统),张宪(背嵬军),汤怀(领辎重部),李逵,黄佐,姚政、庞荣、李山,马羽,傅选,王刚,王善,张用,刘文舜,李宝(病关锁,与海军都统同名)。

二、御营右军行军司(都统张俊,副都统田师中)

人数:约25000人牲畜:约7500马2700骡直属亲军统制部(俗称背嵬军)约5000人约200马 300骡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辎重营(6都步军) 670人 50马 210骡第一将(正将、准备将、掣旗各1人) 645人 15骡――第一队(长斧) 105人――火头军 15人 15骡――第二队(长枪) 105人――第三队(长斧) 105人――第四队(长枪) 105人――第五队(长斧) 105人――第六队(长枪) 105人第二将 645人 15骡第三将 645人 15骡第四将 645人 15骡第五将 645人 15骡第六将 645人 15骡直属辎重部(参议1人、参军6人,注1)约1200人 280马480骡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二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b辎重第三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选锋军(斥候,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620人约2000马选锋第七将(突骑) 310人 930马选锋第八将(突骑) 310人 930马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420人 210马210骡进士都*2 210人 210马210骡军法都*2 210人第一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亲兵营(骑兵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骑兵)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骑兵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步军都(甲士) 210人――步军都(甲士) 210人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械等)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辅兵都 105人 50骡――辅兵都 105人 50骡――辅兵都 105人 50骡斥候都(突骑) 65人 130马步军一营(正副指挥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亲兵都(骑兵) 65人 13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斥候队(骑兵) 30人 60马――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第二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三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四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五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六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七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张俊为原西军(种师道亲卫小校)出身,故直属亲军编制仍采用原将兵法的队-将-部-军方式。

注2:张俊部由几千人壮大至两万五千人的过程中,兵员主要来源于淮东、京东等地新征募的流民,离中枢较近,故非直属统制部中,下两级的编制多采用更接近传统的都-营-统制部。

注3:军法处之前普遍性归属将领亲卫,后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大量参与其中。

附:御营右军部分统制官名录

田师中(副都统),胡清,张子盖,张宗颜(已因败绩贬职),扈成,刘宝。

三、御营左军行军司(都统韩世忠,副都统王胜)

人数:约40000人牲畜:约7500马2700骡直属亲军统制部(成闵为统制,俗称背嵬军)约3700人约7500马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辎重营(4都步军) 460人 50马 210骡第一将(正将、准备将、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马 12骡――亲兵队 30人 60马――火头军 12人 12马12骡――骑军队*5(甲骑) 65人 130马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三将 370人0马 12骡第四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五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六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七将 370人 730马 12骡第八将 370人 730马 12骡直属第二统制部(解元为统制,俗称摧偏军)约4000人约7500马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辎重营(3都步军) 360人 50马 210骡第一将(正将、准备将各1人) 550人 12骡――军法队 15人――火头军 10人 12骡――神臂弓队 105人――神臂弓队 105人――步军一队(长枪) 105人――步军二队(长枪) 105人――步军三队(刀盾) 105人第二将 550人 12骡第三将 550人 12骡第四将 550人 12骡第五将 550人 12骡第六将 550人 12骡直属辎重部(参议1人、参军6人,注1)约2200人 1200骡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三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辎重第六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选锋军(斥候,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1000人约3000马选锋第一营(突骑) 310人 930马选锋第二营(突骑) 310人 930马选锋第三营(突骑) 310人 930马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840人 210马210骡进士都*4 420人 420马420骡军法都*4(甲士) 420人第一统制部(王胜部)约4000人约700马210骡亲兵营(骑兵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骑兵)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骑兵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步军都(甲士) 210人――步军都(甲士) 210人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械等) 30人 6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辅兵都*3 105人 50骡斥候都(骑兵) 65人 130马步军一营(正副指挥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亲兵都(骑兵) 65人 130马――火头军 10人 10骡――斥候队(骑兵) 30人 60马――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第二统制部(呼延通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三统制部(陈彦章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四统制部(陈桷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五统制部(许世安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六统制部(董F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七统制部(岳超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八统制部(傅庆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第九统制部(王胜另一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御营左军起家为西军,直属两部(背嵬军、摧偏军)中,多以置将法编成。

注2:王胜作为资深副都统,对2统制部有直接指挥权,且本部为4000人左右。

附:御营左军统制官名单

成闵(背嵬军),解元(摧偏军),王胜(副都统),呼延通,陈彦章,陈桷,许世安,董F,岳超,傅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