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2)
傅清宇走了的消息,傅清芳自然是听说了。
她心情很好!
傅清宇从小就被父亲给过继了来,接受的一直都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他又考了探花,即使后来仕途不顺而辞官,可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被赞赏的。
可是现在呢,他就是一个被除族的罪人,他恐怕也不敢再用傅清宇这个名字,不敢再跟人提起自己前二十几年的生活。
像他这样的读书人,一向把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可偏偏傅清宇再也没什么名声了,只剩下“不孝”“文贼”“偷情”这三个名声了。
傅清宇现在怕是生不如死吧。
傅清芳高兴极了,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小菜,跟孩子们吃了一顿饭。
郑思远现在对傅清芳上心的很,得了什么好东西都要往两宜堂送一份,傅清芳收了他的东西,对郑思远的态度却没什么变化,还是淡淡的。
郑思远倒是也不急,送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多,来两宜堂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他来了,傅清芳就按照客人的礼仪招待,不会过分热络也不会过分冷淡。
郑思远反而爱上了这种气氛,跟傅清芳呆在一起会让他心里十分宁静,来两宜堂的次数愈发多了起来,几乎每日里都要来两三回。
至于苏月凉现在到底怎么样了,郑思远根本句再也没提过一句,也没去看过苏月凉。
傅清芳在心里冷笑,这就是那个话本上描写的对苏月凉爱到骨子里的郑思远,可是只要苏月凉触及到他的利益,他就能毫不犹豫的扔掉苏月凉。
他就连辩解的机会都没给苏月凉,可真是“痴情”的好男人呢。
郑思远来,傅清芳就招待他,郑思远走,傅清芳就起身相送。
有一日郑思远想要睡在两宜堂,傅清芳却去了厢房。
郑思远那晚到底还是没有睡在两宜堂,他见傅清芳要去睡厢房,什么都没说,低着头离开了。
傅清芳还以为郑思远生了气第二日就不会来了,没想到郑思远第二日还是一如往常的来两宜堂,就好像昨晚的事情没有发生似的。
待到二月里,苏月凉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大概是因为她忧虑太过,孩子早产了一个多月。
傅清芳知道后,把消息跟郭氏郑思远都说了,郭氏的态度淡淡的,郑思远也没说要去看苏月凉一眼。
傅清芳没再说什么,安排了奶娘去伺候苏月凉。
因为郑思远栽倒在炭盆里的事,郭氏大病了一场,整个冬天都没下来床。
待到开春以后,郭氏的病倒是好了一些,能下床来了,可还是不能出屋。
本来她这个病最怕秋冬之际了,开了春就好些了,等到入夏,郭氏能被扶着出来走走了,侯府里总算是有了点高兴的事情了。
可是谁知道,郭氏的身体只好了几天就又病了。
这次她的病来势汹汹,请了无数的大夫来看,都没什么好法子。
郑思远傅清芳只能日夜守着郭氏,就连郭氏的一切身后事宜都准备好了。
郭氏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去,死在六月里。
傅清芳既要守孝哭灵,又要处理侯府的事宜,任她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了。
郭氏丧事完了没几天,傅清芳就病倒了。
趁着这个机会,傅清芳提出把苏月凉母子从别院里给接回来。
郑明琪也已经接回来了,现在住在别院的就只有苏月凉跟她生下的小儿子了。
傅清芳就道:“侯爷,老太太现在已经去了,侯府就剩下咱们两个带着孩子了,那个孩子不管怎么说也是侯府的骨肉,老是在外面也不好,不如就把他接回来吧。苏姨娘到底是孩子的生母,我听说孩子一直被苏姨娘带着,谁都不找,就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把苏姨娘给接回来吧。”
郑思远十分不愿意将苏月凉给接回来,只要一见到苏月凉,他就想起自己被苏月凉迷了心智的那些日子。
傅清芳见郑思远不说话,就说道:“侯爷,自从老夫人去了,我这心里就空荡荡的,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性命,那些恩啊怨的,好像都不那么重要了。”
傅清芳一番话下来,郑思远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被傅清芳说动了,他就道:“一切都听夫人的,夫人你看着安排就好了。”
时隔将近一年,苏月凉终于再次进了侯府。
她抱着孩子从马车上下来,表情不悲不喜,就像一朵已经枯萎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