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2)
几个箱子的体积不小, 自然也引起了杨将军等人的注意。
从刚刚兴仁手底下的那些人放箱子时的动作,便能察觉出这箱子内装的东西分量应当不轻。
这厉王妃大老远也要搬这么几个箱子上山,很难让人心中没有疑惑。
不过还没等到杨将军等人提问,顾砚书便率先打开了其中的一个箱子, 露出了其中的庐山真面目。
“你一大早出门, 便是为了去弄这个?”
秦戮低声询问, 今儿个天不亮自家王妃便带着兴仁出门了,偏偏还不让他跟着, 就是为了去弄这些东西?
“算是吧, ”顾砚书一边回答一边伸手将箱子中的物件拿了出来,“王爷看看?”
“这是……弩?”
秦戮看着手中略显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物件, 语气有一丝犹疑。
“没错,是弩。”
顾砚书微微点头, 确定了秦戮的猜测。
若非秦戮长年累月与兵器打交道,现在还真不一定能够将手中的这物件与弩联想在一起。
毕竟这弩与天齐现如今所用的弩在外貌上便向去甚远。
就在秦戮仔细地观察着手中的弩与他们平时所用有何不同的时候,顾砚书又开口了:
“王爷可还记得,我曾与你提及过的诸葛连弩?”
秦戮想也不想便回道:
“自然记得。”
秦戮记忆力向来便不错,只要是与他家王妃有关的事儿,无论大小, 都会被其放在心上。
更别提这诸葛连弩还是与军事有关的物件了。
也是因为记得, 秦戮的心中反而有了一丝疑惑:
“但王妃不是说那诸葛连弩的图纸有缺吗?”
在不少人眼中, 厉王妃顾砚书十分博学,甚至已经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地步。
但顾砚书自己却知道,他所知道的所有东西,全是源于他上辈子的经历。
像是诸葛连弩这样的物品,也同样如此。
上辈子,随着丧尸的升级以及热武器的库存逐渐告罄后, 冷兵器便被人们给捡了起来。
其中弓箭类因为尤其适合力量型的异能者,射程远、相对比较安全,尤为流行,其中又以诸葛连弩为最甚。
甚至还有人根据丧尸与异能者的特性,改良出来了好几个版本,使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当然,其中最大的改动,便是关于诸葛连弩的体积。
根据史料的记载,诸葛连弩的体积、重量偏大,多用于防守城池和营塞,单兵根本无法使用。
但经过改良后的连弩,体积和重量都被精简了不少了,顾砚书所知道的最新一版的连弩,也就只有一个成年男人的小手手臂的大小。
不仅能够供力量型的异能者使用,就是寻常力气大一些的普通人,也能够轻松驾驭。
认真说起来,改良后的连弩,其实已经不算是诸葛连弩了,只不过大家嘴上叫习惯了,也就没有再去特地更改它的名字罢了。
顾砚书作为首富,自然也拥有过这些武器。
但当时顾砚书的身体到底是过于病弱,这些兵器拿到手中,也不过是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除了那些一眼便能看出原理的,顾砚书能够依葫芦画瓢画出具体图纸出来。
但像是诸葛连弩这这种较为复杂的,顾砚书也就只知其外形,不知其内里了。
后来顾砚书也曾经尝试过让府中的工匠研制过,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毕竟像是弩这样的物件,内里的模样以及各个连接额部位,若是失之毫厘,便会谬以千里。
接连受挫后,顾砚书难免会到自家小鹿身边去寻求安慰,也就是那个时候,顾砚书与秦戮提过一嘴诸葛连弩的事儿。
秦戮甚至还记得,自家王妃在说到诸葛连弩的时候,那难得的挫败。
虽然在对自家王妃口中可以连发,射程远威力大的连弩十分感兴趣,但与连弩相比,秦戮还是更加在意顾砚书的心情。
故而在安慰了自家王妃一番后,秦戮也没有询问过关于诸葛连弩的进度,生怕给顾砚书压力。
现在,秦戮看了看手中的弩,又看了看自家王妃脸上略带一丝小得意的神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说来也是碰巧,前些日子兴仁招到了一个擅兵器制造的工匠,这连弩便是他做出来的。”
注意到自家小鹿的眼神,顾砚书慢悠悠地说出了这连弩的来历。
这事儿说起来也的确是碰巧。
寻常来说,新进府的工匠,都只能先负责一些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工作。
而像是连弩这样的物件,即便只是一个设想,在厉王府中也是比较机密的存在,新进府的工匠根本没有资格接触。
可巧就巧在之前的连弩只是一个设想,在之前府内的工匠们曾经画过无数张图纸,也做过无数个样品。
为了安全起见,在彻底废弃掉一条死路后,王府的工匠们便会将与这条思路有关的稿件以及样品集中到一起销毁。
但百密总能有一疏,在其中一次销毁的时候,其中一个工匠遗漏掉了一张手稿。
最终这张手稿阴差阳错到了那新入府的工匠手中。
那人也的确是有本事,仅仅是凭借一张并不完整的废稿,竟然就将连弩的模样还原出来了个七八分。
后来又根据连弩的外貌推测出了连弩的具体用途,直接复原出了初版连弩的雏形。
做出初版雏形后,那工匠原本还想瞒着,自己再琢磨一番,将那连弩改进完善之后再行上交。
谁知琢磨了小半个月也没有丝毫进展,那工匠一看这个状况,便知道自己这是遇到了瓶颈,也不在这事儿上死磕了。
直接将那初版的雏形交给了兴仁,直言想要加入王府现在研制连弩的团队之中。
这事儿放在王府还是头一次,兴仁一时间拿不出主意,最后还是报到了顾砚书面前,让顾砚书做的定夺。
顾砚书既然能够在上辈子做到首富的位置,自然比谁都明白知人善用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