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2/2)
虽然摸不着头脑,但顾砚书也不忘上前,将裴大人搀扶了起来:
“大人还是起来说话吧。”
裴大人到底年龄大了,拗不过顾砚书,最后顺着顾砚书的意思,直起身子,微微整理了一番思绪,便开口道:
“老臣深知,殿下无意于朝政,但老臣适才之举,也是万般无奈后的选择。”
“大人此话是……”
顾砚书知道裴大人这话说的应当是刚刚一道封秦戮为摄政王的圣旨,却也不免有些疑惑。
什么叫万般无奈后的选择?
裴大人也没让顾砚书困惑太久,随机便给出了答案。
原来裴大人刚刚宣读的遗诏,认真说来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三年前,先帝还没有过于沉迷长生之道,同时也还能听得进去他们这些老臣的进言。
也就是那个时候,先帝在大臣们的建议下,立下了两道传位诏书。
一道将皇位传于秦戮,而另外一道,便是将皇位传于皇太子。
与此同时,先帝还立下了另外一道圣旨,也就是刚刚裴大人在殿内宣读的,立秦戮为摄政王的旨意。
依照先帝彼时的意思,就是随机应变。
若秦戮在他逝世后,依旧初心不改,那便将皇位传于皇太子,若彼时皇太子还未成年,便立秦戮为摄政王,尽辅佐之职。
也就是在这几道圣旨立下后不久,先帝便开始沉迷于长生之道,甚至对邱道士言听计从。
裴大人甚至偶然得知,那两道传位诏书,早就已经在这期间被先帝给毁了。
至于裴大人手中的这一道……也不知是先帝忘记了,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先帝并未收回。
这次宫中传出皇帝病危,急召诸位大臣入宫的消息后,裴大人便在入宫之前,将这道甚至带在了身上。
其实在秦戮宣读完传位诏书后,裴大人也有片刻犹豫,是否将这道圣旨拿出来。
但在看到秦戮身边的皇太子后,裴大人到底还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殿下有所不知,皇太子他到底还是稚嫩了一些。”
说到这里,裴大人到底没忍住轻叹了一口气。
按理来说,自秦戮与顾砚书离京后,举全国之力培养皇太子一个储君,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皇太子成长起来了。
但偏偏问题就出在了先帝身上。
前两年的时间,先帝对皇太子还算是尽心尽力,不仅让裴大人将皇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甚至还指了几个能力不俗的武将教导其武艺。
皇太子也算争气,虽然天资不及秦戮,却胜在勤奋刻苦,也能弥补先天上的不足。
但在先帝沉迷上长生之道后,便开始对皇太子疏忽了起来,甚至几度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在先帝的心中,他既然可以千秋万代,为何还要立一个太子给自己添堵?
只不过因为朝中反对声音过大,先帝的这个想法才没能付诸实践。
即便如此,皇太子在宫中的待遇到底还是一落千丈,即便裴大人与温学斐已经极力弥补这样的落差,但终究力有不逮。
最终才让皇太子成为了如今这半上不下的模样。
裴大人深知自己年岁已高,在朝堂上已经待不了两年,偏偏太子年幼,还未成长,稍有不逮,少不得会被有心之人把控。
顾在深思熟虑后,裴大人最终将三年前的这一道圣旨拿了出来,至少在有厉王殿下坐镇的情况下,那些魑魅魍魉才能不近帝王之身。
“二位殿下放心,日后老臣定当尽心尽力,为天齐,为殿下与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裴大人说着,又向两人深深拜了拜。裴大人言重了。”
若说刚刚顾砚书还对皇帝那一道立摄政王的圣旨有所怨言,现如今见到裴大人这番模样,也不好再有什么情绪了。
就刚刚殿内那些大臣们所表现出来的模样,便能看出,皇帝寻仙问道的这两年里,给朝堂留了不少隐患。
新帝年龄小,一看便镇不住那些心思各异的大臣,就自家小鹿的性子,就算皇帝没有留下那道遗诏,恐怕也会放心不下。
与其让自家小鹿无摄政王之名,行摄政王之实,倒还不如现在这样名正言顺来得好。
得了顾砚书的准话,裴大人面色显然放松了不少,知道此刻秦戮事务繁忙,也不再耽误两人时间,直接告了退。
“王爷。”
裴大人离开后,顾砚书才找着几乎好好与自家小鹿说说话。
然还不等他说话,秦戮就像是知道他想说什么般,先一步开口道:
“我没事。”
“王爷怎么……”
看出秦戮并非逞强,顾砚书略微有些意外。
当初听闻皇帝皇帝病重的消息,自家小鹿都难受了好一会儿,现如今怎么就……
“已经难受过了……”秦戮微微垂了垂眼眸,又加了一句,“何况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话落在外人耳中或许很是大逆不道,却也是秦戮的真实感受。
早在白日里从太医口中得知皇帝的身体状况之时,秦戮便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刻。
唯一的区别只是事情发生的比众人预想中的早了不少而已。
顾砚书原本就对皇帝没有太深厚的感情,现如今见皇帝的逝去并未对自家小鹿造成太大的影响,也就不再提及相关的话题。
只跟在秦戮身后,协助起其处理起皇帝的身后之事。
好在事务虽然繁重,但却因为帝位已定的缘故,少了不少麻烦,倒也没有出太大的岔子。
期间倒是有别有用心之人提及皇位已定,秦戮与顾砚书插手帝王后事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但这样的声音才刚刚出现,便被秦戮以雷霆手段压下。
同样因为此事,让那些原本想要趁着皇权更替浑水摸鱼之人清醒了不少,同时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厉王府还是原来那个厉王府,甚至还因为王权更替,更胜从前。
都说前朝后宫休戚相关,在厉王府的地位扶摇直上之时,皇贵妃作为秦戮的母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同样是水涨船高。
就在众人以为,皇贵妃会成为后宫第一人之时,一道由先皇身边贴身伺候的大总管王公公亲自宣读的先帝遗诏,却将所有人,包括皇贵妃给拉回了现实――
先帝生前留下遗诏,命皇贵妃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