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与贺府人相遇(二) (1)(2/2)

何氏想了想,也道,“行咱们也算是什么都安定了。大宗使银子的事儿,也不多,再往前就是秋收,这秋收过后,咱就又宽展起来了。”

何氏这些天忧心,春柳自然是知道为什么,脸上的笑意也少了,整日躲在厢房里绣嫁衣。

何氏哪里能不知道她的想法,心疼爹娘,又没什么好办法,悄悄跟春兰春杏李薇三个说了,让找些事儿开解开解她。

转眼儿到了五月底,夏至已过,入了盛夏,这日刚用过早饭,李家门外来了个几个眼生的伙计,拉着三四车架子车,上面是堆放着散开的古色圆润的木架子以及各种雕刻镂空的小玩艺儿,李薇扫过那些个架子雕刻顶端的木楔子,知道这些东西应该是用来组装什么大家具的。

为首之人以衣袖沾了沾额头淋漓大汗,上前微微躬身儿,殷勤笑道,“这可是李海歆李老爷的府上?”

李薇点点头。

那人笑道,“小的姓张,是贺府木匠铺的小管事儿,奉我家二少爷之命,来给府上送新嫁床。”

李薇眉尖蹙起。这不是她娘定的,是他送来的?他不是出去收粮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何氏在前厢房听到有声音,走出来,正好听见后半句,唬了一跳,“谁让送的?”

那张管事殷切笑着,又把话重复了一遍儿,同时对李薇笑道,“这位小姐,您看这大日头的,先让伙计们进来避避阳吧?”

李家大门外,此时一片树荫也无,身后几个工匠模样的人,个个大汗淋漓,李薇抓把门大开,侧了身请他们进来。

李海歆出来,一听是年哥儿让送的,而且来人还是贺府木匠铺子的人,也吓了一跳,还未开口,跟在最后面,一个与李海歆年岁大小差不多的工匠上来说话,李海歆与他打了个照面儿,才认出是柱子的姨父。

笑着客套两句,把他拉到一旁,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柱子姨父笑着摇头,“我也是今天早上临出门时才知道是往你家送的。”

李海歆还要再问,那张管事儿已让伙计们开始卸车,“……都小心些,别磕着碰着了……”

李海歆忙舍了柱子姨父,走向那个张管事儿,拱手道,“这位掌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管事忙带礼笑道,“李老爷,我们只管送东西,具体详情可不知。”说着又指着这车上的一堆零散架子,道,“二少爷说了,东西送到之后,先组装起来,让您和夫人三小姐过过目,哪些地方不合心意的,与我们指出来。您看看先装个哪个屋里这张千工床,全身大料以香樟木制成,长宽高各是八尺,局部用红木板加象牙骨片,料不算是最好的,可这雕刻工艺却是我们铺子里熟手的工匠做的,您看这挂檐及横眉的镂刻透雕,刀法圆熟,工艺精细。……还有这床的前围栏上的木插件,这是以榫卯结构方式攒插而成的,您可别小看这小插件儿,越是用小部件攒插出来的东西越结实,也愈费工夫呢。”

几个伙计工匠一边忙碌着组装那拨步千工床,张管事一边向李海歆解说。李海歆看看何氏。她无奈笑笑,满心头的话,这会也不知道怎么说。

便不再言语,让吴旭与李海歆在前面招呼着,仍回了厢房去※※※※※※※※※

就在张管事儿带着贺府木匠铺子的一众工匠在李家组装这拨步千工床时,贺府的梅香院中,却是一片肃穆,游廊下几个丫头个个敛声静气,大气不敢出。

“桄榔”一声,里面又传来茶杯落地的脆响,过了好一会儿,才有石夫人的含着怒意的声音传来,“一个一个都是废物。”

木匠铺的大掌柜刘茂才额上渗出细汗,小心举袖轻沾了两下,迅速收回,躬着身子回道,“夫人,二少爷是带着银子去的,小的,小的也没办法拒绝……”

“呵。”石夫人轻笑了下,手一抬,立在一旁的大丫头,立时又奉一杯茶在她手中,另一大丫头,早已半蹲着身子,拾着地上的杯子碎片,捡完碎片后,又以帕子将上的水渍茶渍擦拭干净。

石夫人慢慢的呷着茶,直到那丫头将地上收拾干净,才轻轻放了茶杯,沉思片刻,道,“这事儿你去回老爷吧。”

刘茂才躬身应了声,退出正厅,匆匆出了院子,向贺府老爷的书房而去。

屋内方才递茶的大丫头,先将两处冰盆往石夫人身边移了移,又取了扇子,立在石夫人身后二尺远处,轻扇了十几下,方才轻声劝道,“夫人,您消消气儿。不过百十两银子的事儿,犯不着发这么大的火,倒伤了自个儿的身子。”

石夫人轻摆了下手,眼沉着盯那片被茶水浸温的地面儿,“你当是我是为了那百十两的银子?”

说着她轻笑了下,“一个粮铺我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那百十两的银子……”

那丫头轻打着手上的扇,小心的问道,“那夫人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石夫人看向茶杯,方才那捡拾瓷片的丫头,立时拎着新添了水,,她才拿端起杯子,望着杯子里浮浮沉沉的碧芽儿,幽幽的道,“他想给那一家人送个床,有一千一万个法子做得隐蔽,不让府里人知道。再者,这城中又不是咱们一家木匠铺子,想悄悄贴补他们,去旁家不是更好?而他,即然知道老爷不喜他与那府有瓜葛牵连,却还要大张旗鼓的,弄得人人皆知,这说明了什么?”

石夫人顿了顿,盯着轻纱拦腰夹青竹的门帘儿,幽幽的道,“这说明他不怕了他翅膀硬了他这是借这个由头告诉我呢他是在告诉我,也是在告诉老爷和府里的人,如今的他,今非昔比了……”

那丫头眉尖蹙起,十分不解,“可是,夫人,咱们这个家,还是老爷做主,老爷说了算的。老爷即然不喜他这样,他还这么明目张胆的往那府送东西,甚至,对那边的人一直没改口,老爷难道不……”

“不会责怪他?”石夫人把茶杯子往桌上一顿。

“对,对。”那丫头把扇子紧摇了两下,点头道。

石夫人嘴角轻扯,以指磨着杯沿,“责怪肯定是有的。可,也有顾忌吧一个知县,一个庶吉士……官儿不大,倒是猖狂的很呐。”<b※※※※※※※※※

刘茂才依石夫人的话,去了贺萧的书房,这将这事儿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先是柱子二十几天前到木匠铺子里转了一圈儿,看到这张床,问了问价儿,说是他有一个什么亲戚家的女儿定了亲,时间紧得很,这床肯定是来不及定做现做,他看这张床做工还好,价钱儿也合适,便说回去量了房间的尺寸,让给照着略修一修。

木匠铺子开门儿做生意,有生意上门儿自然不会推,何茂才便应了下来,没过几天儿,柱子把尺寸给了,又付了二十两的定银。

生意落地,他便让伙计们加紧按那尺寸大小,略修了修。直到前两日修好后,让人去粮铺给柱子说,这才知道这床是二少爷让他订的,送的正是城西的李府。

他当时便知这事儿不好了。府里头的那些事儿,铺子里的小伙计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甚清楚,他这个当大掌柜,却是知道不少。

二少爷中了秀才被点了廪生后,突然回府,当时夫人虽然表现得欢喜异常,吃穿用度一样不缺,虚寒问暖关爱有加,人人都说夫人心肠好,人大度,不记前仇。可没过一个月府里头便传又出来夫人说服老爷让二少爷学做生意,读书的事儿暂往后放放也行。

他便能猜出这其中的蹊跷来。可是二少爷却乖巧听话的很,不让读书便不读书,乖乖的听话跟着大少爷学做生意。

大少爷平时里生意上事儿多问一句便嫌烦,哪里会教人做生意。便带着二少爷整日玩乐,骑马听曲儿,宴游戏耍,瓦舍勾栏……每每掌柜们聚在一起喝酒闲谈时,总不忘感叹几句,一个好好的孩子,生生是这样被带歪了……

刘茂才向贺府回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心里又活动了这么长,却迟迟不见贺老爷发话,便悄悄抬头望过去,只见他半仰靠在太师椅上,双目微闭,以指扣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又过了好一会儿,贺萧才淡淡的“嗯”了一声,表示他知道了。同时摆手,让刘掌柜出去。

刘掌柜应声退下,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贺老爷对这个事儿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一边想一边摇着头出了贺老爷书房院子,迎面儿却见二少爷带着大山柱子往这边而来,赶忙迎上去两步,笑着见礼,“二少爷好您这一路上辛苦了。”

年哥儿望着他身后书房小院,轻笑,“老爷知道了?”

刘茂才心头一突,连忙说道,“回二少爷,今儿正巧有一宗事儿小的决策不下,过府请老爷夫人示下,不知道是个哪个多嘴的已告知老爷夫人知道,老爷夫人问了起来,小的只好向老爷夫人说了详情。”

“嗯。”年哥儿轻点下头,笑道,“你回吧。”

刘茂才行了个礼,转到一旁,等这三人进了贺府老爷的院子,才擦擦头上的热汗,微摇了摇头,向府外走去※※※※※※※※※

李家院内,那几个工匠伙计动作娴熟,手脚极快,用了大半上午,已将这拨步千工床组合成形,虽然还有细小的部件儿,尚未装好。李薇已从最初见到这张床的惊讶,变成现在惊叹,这床不光是它的木工好漆工好雕工好,还有前门围栏两侧的大理石插屏和门楣上下的那些瓷片,均是上好白瓷上烧制成,每块都有山水图案,峰峦叠嶂、草木植被隐约可见,又有画又有字,细看之下,还能发现“踏雪寻梅”“寻隐者不遇”等画名,为这拔步千工床增添了许多意趣。

春杏惊叹,“这床真气派,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床的呢。”

李薇也叹,她这个活了两世的土包子,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这么精致的床呢。

春柳从东厢房出来,到放床的西厢房,看着这床,眼睛闪了闪,有欢喜,更多的是忧心,跟何氏道,“娘,年哥儿弄这么一个东西,那府里头的人不会怪他?”

何氏的心头现在定了下来,前些日子追问年哥儿的打算,他倒也没避李海歆与何氏二人,原原本本的说了。他回来自然是要替佟氏讨公道,可因那几个人相互打掩护,都说没有推佟氏,是她自己不小摔了一跤磕倒在桌子角上,这才……,贺老爷似是信了,这事儿便没再追究。

再者即使是真的追究起来,交与官府,这错失杀人,也不是个什么很重的罪名,以贺府的财力,买通官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很轻松的事儿。

所以他要从根里儿着手。

这话他没明说,可何氏与李海歆却是听明白了,这根就是贺府的钱财。

现在他弄出这么一出来,肯定是心头有什么打算,便向春柳笑道,“行了,他都十六岁了,做事也知道分寸,送你的新嫁床,你就安安心心的收下吧。”

吴旭娘接口道,“春柳这福气可是不浅,我小时候听旭哥儿姥娘说,她年轻的时候在江南做工,见过这拨步床。那个时候,咱们这里还不兴这个呢。”

何氏也笑,“可不是,要说这新鲜的家具样式,大都是南边儿传来的。那边儿的地肥人富,比咱们这儿讲究呢。”

床架好后,张管事儿请李海歆与何氏过目,两人都说挺好,不需要改动,那张管事儿笑道,“即使老爷夫人满意,那我们就回去复命了。等您家的吉日定了,差人去铺子说一声,我们再去男方家里安床。”

送走木匠铺子这一行人,春杏兴奋的从屋中取了本书,指着这里该绣一副幔子,那里该挂两面轻纱。

李薇也过来凑趣儿,给春柳出主意。小虎子更是闹着要爬到床上去玩儿。

李家人笑闹了一阵子,把那点担心都消散了,便去准备午饭。何氏因这床的事儿解决了,心头倒也轻快不少※※※※※※※※※

再说回贺府,年哥儿前脚儿进了府,后脚儿便有人报石夫人知道。她看了看天色,已将正午,便让人摆饭,又差人去贺老爷书房传话儿,说是二少爷这些日子收粮辛苦了,她特意吩咐厨房炖了消暑的苦瓜排骨汤,让父子二人别谈事儿忘了时辰,记得到厅里用饭。

去书房传话儿是石夫人的大丫头,她到时,年哥儿刚向贺萧汇报完粮铺收新粮的情况,听到这丫头的话,年哥儿轻笑了下,“谢夫人关爱。”

贺萧摆手让这丫头先行,沉默了一会儿,问年哥儿,“今儿刘掌柜说你从木匠铺子里搬了张床给城西李府?”

年哥儿轻笑点头,“是。那床作价一百二十两,已给木匠铺清了帐。”

这木匠铺子名义是归大少爷管着,年哥儿这么说,便是在告诉贺萧他没沾贺永凌的便宜。

贺萧脸沉了沉,说道,“我许你与他们来往,你也要有个限度。”

顿了顿又沉声道,“莫要再让我听到什么亲妹妹另有其人,亲父母另有其人的混话。”

年哥儿脸色也跟着微沉,头略向门口偏去,停了片刻,才道,“我已认祖归宗,自是贺家子孙,至于是哪个奴才这样的话,要查出来也不难。”

说着把头偏过来,面目平静,看向贺萧,“可要我代父亲查一查?”

贺萧被噎了下,瞪眼看了他一会儿,才摆手,“罢了,吃饭。”

正厅里,石夫人与贺府两位姨娘,以及乔姨娘所出的三小姐贺B,孙姨娘所出的四小姐贺瑶都已到了。

因贺家老大贺蒙家中也有两女,这二人在宗里排行第三第四。

此时,石夫人坐在上位右首,两位小姐分别坐在她左右下首的第一个位子之上,两位姨娘各立在两旁。

贺瑶正与石夫人说着话,“母亲,听说咱们铺子里又来了江南的新花样的料子,我……夏衫没做几件,母亲,我能不能再做两件新衣裳?”

石夫人正笑着的眼儿沉了沉,看向安静坐在另一侧的贺B,又扫过乔孙两位姨娘。

孙姨娘忙笑道,“夫人,四小姐年幼不懂事,您别听她的话,她的衣裳够穿。”

贺瑶兴奋的脸色立时沉了下来,不悦的看了孙姨娘一眼,却也不敢出声,把头低下来,一副很委屈的模样。

石夫人笑了笑,看向孙姨娘,“人人都说我们贺府的四小姐天真烂漫,进退有度,怎么你这个当姨娘的反倒说起自家小姐的不是来了?”

孙姨娘脸色讪了讪,强笑了一下。

贺瑶立刻又高兴起来,欢喜的道,“母亲这是同意了?”

石夫人“嗯”了一声,扫过贺B,“即要做,你们姐妹二人各做两身吧。”

贺瑶有些意外,略透出一丝不悦,不过还是马上笑着站起身子道谢。贺B也连忙站身子道谢并推辞,“母亲,只给妹妹做便好,我的衣衫够穿呢。”

乔姨娘正要搭话,门外有丫头喊,“老爷二少爷来了。”

石夫人立时站起身子,往前迎了两步,贺老爷与年哥儿进了厅中。石夫人先给贺萧见了礼,年哥儿才向她行礼,“母亲安好。”

石夫人笑道,“快起身吧。你这些日子忙累坏了吧?今儿我猜着你会回来,早早让厨房备了几个你爱吃的菜。”

年哥儿道了谢。

贺萧率先入座,石夫人也跟着入了座,另让贺B贺瑶及年哥儿,“你们都坐吧。”

贺萧不见贺永凌,眉头皱了下,“凌儿呢?”

石夫人连忙笑道,“他今儿说腿伤又有些疼,午饭我让人给他送到房中去了。”

贺萧重重的“哼”一声,却并未多说话。扫过孙乔二位姨娘,“你们也坐下吧。”

石夫人脸上有些不好看,不过,还是顺着贺萧的话道,“老爷让你们坐,都坐吧。”

孙乔二位姨娘这才谢过老爷夫人,分别去坐在最下首。

席间石夫人一直脸上带笑,给贺萧布菜,也慈爱关切的一直劝年哥儿多吃些,“你呀,这么大热的天儿,去收粮,让粮铺的掌柜伙计们去就好,何必亲自跑去呢?瞧瞧出门儿在外小半个月,人也瘦了,脸儿也黑了。”

年哥儿抬头轻笑,“父亲将粮铺交给我,我自然要尽全力。”

石夫人笑笑,向贺萧道,“老爷把粮铺交给年哥儿管确实没错,你看看他,比凌儿还小三岁呢,办事就沉稳有度,让人放心的很。”

年哥儿听了这话,微一诧异,随即便恢复常色,低头用饭。

一时,众人用完了饭,丫头们将饭菜撤下,又上了冰镇的银耳莲子汤,石夫人看了看贺萧,又笑道,“老爷,一转眼儿年哥儿也这么大了,粮铺他管得又有声有色的,我便想起一桩事儿来……”

年哥儿正低头喝着汤,突然这话,猛然抬头,因用力过大,碗中的汤水溅了出来,洒了满手。

他却浑然不觉,直盯着石夫人,等着她未说完的话。

贺萧本正等着石夫人接下面的话,见年哥儿惊慌,不觉皱了眉头。

一旁的大丫头忙招小丫头端了水来,过来要替他擦拭,年哥儿闪开她的手,自己去水盆中洗清。

石夫人轻轻一笑,略带些责怪道,“我正想跟你父亲说,你如今大了,行事有度,方山那儿咱们也有几个铺子,这么些年,一直由你伯父代为管着,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想让你去管管那几个铺子呢。你这一慌张,倒让我不好说这话了。”

年哥儿洗了手,转过身来,面容已平静下来,听了这话,略一顿首,便向贺萧道,“父亲若放心我去,我去便好。”

贺萧有些意外石夫人会突然提及这个。

那方山的铺子,当初贺萧父亲给他们分家产的时候,只说谁能让那几个铺子扭亏为赢,铺子便归谁。虽然铺子最后是贺萧救回来的,可是还没等分个清楚明白,贺萧父亲就去了。

现在,那几个铺子的契子虽在他手中,可是,因老父亲没有留下一句明确的话,这几个铺子便成了一笔糊涂帐。原先他没病时,这铺子的赢利一年还能分得几千两的银子,自他病了后,大少爷对生意不上心,贺蒙又一向强势,自那会儿起,赢利竟是一分也没有再往二房这边儿分过了。

如今,他病虽然好了,可身子骨大不如前,精力上也跟不上,单是宜阳县和青莲县的几个绸缎铺子,都够他忙活的,也分不出精力来去要方山那几个铺子。

这会儿石夫人提及,他心中也是一动,做生意年哥儿是此天赋,他说不定能将这几个铺子收回来,目光扫过笑意盈盈满是慈爱的石夫人,略沉吟了一下,点头,“也好。这几年为父身子不好,你伯父代管着那铺子多年,也是该接管过来了。”

顿了顿又道,“那铺子也先不急,等我跟你伯父先提一提再说。”

年哥儿应了一声。

石夫人又亲手添了一碗冰糖银耳莲子汤给他,“按说这事儿该你大哥去。可惜,他的腿也没好利索。你又比他多了些做生意的天赋,只好辛苦你了。”

年哥儿起身接过汤,放到桌上,并不喝,只是道,“大哥安心养伤便好※※※※※※※※※

午饭结束后,年哥儿回到自己的院子,大山与柱子已在下人房中用过饭,在书房等他。

却见他去时精气神还好,回来有些无精打彩,连忙上前询问,“年哥儿,出了什么事儿?”

年哥儿笑笑,“没什么大事儿。大夫人向老爷提起方山的那几个铺子,想让我过去接手。”

“什么?”大山大惊失色,结结巴巴的道,“方,方山,方山的铺子不是你大伯管着?他若肯交铺子,这铺子不早就要回来了?”

柱子先是惊了一下,随即又按奈下来,沉思片刻,问道,“那这粮铺现在怎么办?贺老爷他说了没有?”

年哥儿摇头,不过,他又轻笑了下,“大夫人必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再出什么主意,把粮铺收回去。”

柱子点头,“也对”

大山在一旁急道,“年哥儿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整个宜阳城的都知道那铺子是那么好收的么?”

柱子笑着搓搓手,“是不好收,不过,一旦收回来可就是年哥儿的了。那草包一分银子也别想捞到手是吧,年哥儿?”

年哥儿轻笑点头,以指扣桌,象是在心底盘算什么。

柱子低头想了一会儿,又问,“仅仅只是方山的事儿?你刚才回来的时候看起来可是很没精打彩,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儿呢。”

年哥儿停下手指,抬头轻笑,“没事,只是这事。”

大山看他笑得轻松,便问道,“年哥儿,方山的铺子,你有什么主意么?那地方虽说不远,可也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即使是咱们三个都去,怕也是不顶什么事儿。”

年哥儿想了想,笑道,“算了,这事儿估计还要等一阵子,先不说了。”

柱子点头,手捏下巴,想了一会儿,道,“肯定是她不满意你从木匠铺子里大张旗鼓的给春柳送去婚嫁床的事儿。”

柱子话刚说出口,警觉失误,急忙回头去看大山,大山刚松泛一点的脸色,登时又沉了下去。

他呵呵的干笑了两声,轻咳一下,拍大山的肩膀,“那个,大山,这事儿都已成定局,你就别想了。再说,这事最终不成,还不是因为你嬷嬷性子太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不能太怪你嬷嬷,连我爹娘都说过同姓不通婚的话呢。”

大山把脸往一旁扭,同时推了他一下,“行了,说正事儿吧。”

柱子嘿嘿笑了,转问年哥儿,“你说是不是因为这个,才让你去方山的?”

年哥儿轻笑,点头,“应该是。”

大山在年哥儿对面坐下,道,“送床这个事儿你是不是做得太急了些?”

年哥儿坐着,不点头也不摇头,好一会儿才说,“我应了我爹娘,两年之内必重回学堂,参加科举呢。”

柱子与大山对视一眼,同时点头,也是,时间不能和他们都耗在这上面儿。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柱子站起身子笑道,“今儿你去不去李大娘家?”

年哥儿想了下,摇头,“明儿去吧。我先去一趟舅舅府上。”

午休过后,年哥儿去佟维安府上,经过西市口,周家酒肆的匾额,一晃而过,他立时叫停车。

赶车的小厮名叫冬生,连忙勒紧缰绳,将马车停靠在路边儿,年哥儿从车上下来,酒坊里的小伙计看见他,一面迎出来,一面伸头往里面喊,“少东家,您的小舅哥来了。”

年哥儿已是听见,轻笑着进了酒坊,周濂从后面房间转出来,看见他,笑道,“这会儿暑气儿还没消,便想着饮酒?”

年哥儿摇头,周濂一边将他往里面让,一面说道,“听说你出去买粮,几时回来的?”

年哥儿道,“今儿一早到的。”

周濂泡了杯八宝茶给他,在他对面坐下,看他的神色略微有些沉重,便问,“可是有什么事儿?”

年哥儿以指磨着杯沿,沉吟了一下,便将贺萧要他去方山收铺子的事儿说了。原本他是没想到与周濂说这个事儿,却在扫过周家酒肆匾额的一刹那,心中突然一亮,周濂交友广,年岁又略大些,走的地方也多,说不定他在方山能有些路子。

周濂一听是这事儿,便笑,“人是认得几个。不过,你用着用不着,得看你想怎么办?”

年哥儿自然听得懂他的话,无非是在让自己想想,这事儿究竟该怎么办,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是明着办,还是暗着办。

当下笑了起来,拱手道谢,“那我先谢过三姐夫了。等这事儿定下来,我还要向你讨教。”

周濂点头,透过窗子向外扫了一眼,笑道,“我听说你家二姐夫在城南郊有个鱼塘,以我看,你也别去佟府了,咱们搬坛子好酒,去他那里坐坐?”

年哥儿立时点头,“好,二姐夫还会做一道鱼,极宜下酒呢。”

两人说笑着出了里间儿,周濂让小伙计去搬酒,年哥儿信步走到酒坊门外,立在墙荫之下,眯眼望着白花花的日头,轻笑起来>

仍然在卡文中,还是不定时更新,尽量更上……求推荐票子,粉红票子章 新的奋斗目标

年哥儿与周濂坐了马车去城南郊外吴旭的鱼塘子。

盛夏时分,下半晌的仍是极热,鱼塘边儿上,树木并不多,只有在塘子最里侧,离岸边两丈开外处,有几株大柳树,这儿也正是个平缓适合盖房子的地方,当时李海歆帮他盖那三间临时房屋时,想要把这几株柳树砍去,俗语有言:“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

柳树离宅子太近了,觉得不吉利。吴旭拦着,说夏天没个树荫在,看鱼塘晒得很呢。后来便将旁边那一处杂草丛生的地方平整了下,将屋子盖到离柳树五六丈开处去。

此时骄阳似火,夏蝉嘶鸣,他正在躺在柳树荫下的醉翁椅上,手拿蒲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惬意的很。

从大路到鱼塘中间儿的小路,马车不是很好穿行,年哥儿与周濂便弃车步行,远远看到吴旭这番悠闲自在的模样,两人相视而笑。

吴旭听到声音,睁眼却看到他们二人,忙从醉翁椅上站起来,遥遥笑道,“大热的天儿,你们怎么来了?”

年哥儿拍拍怀中抱着的一坛子酒,待走近些,才笑道,“二姐夫整日忙着鱼塘,家去也见不着几面儿,今儿没事,便来你这里坐坐。”

周濂倒是第一次来吴旭这鱼塘。四周荒芜,热气蒸腾,与家中放置了冰盆的幽竹雅室相比,自是不算舒适,却也算有份野趣儿。

塘子四周,种着莲藕,此时荷叶田田,葱翠碧绿,偶有晚开的粉荷,点缀其间,又给这份野趣儿上添了几分雅趣儿。

早年他游历江南时,便极爱那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的江南风光,此时倒有些触动那些久远的记忆。

吴旭见周濂凝望这鱼塘,便笑道,“这还是梨花给出的主意,塘边种荷,既可以多收些莲藕,也正好给鱼遮遮阳……”一面说着,一面去屋里搬了张未上漆的小木桌来,再接着去搬凳子。年哥儿两人将手中的酒菜放置好,一齐与他去了屋里,搬了凳子取了碗碟子。

几人在岸边儿坐定,以粗碗装酒,陋碟盛菜,简杯盛茶,吴旭一连的说,他们若来该提早送个信儿,这一时倒委屈着他们了。<br年哥儿与周濂却觉得这样极好,尤其是年哥儿,似是又回到几年前在李家村时,他中了秀才后,每日傍晚必去吴旭的鱼塘送饭。顺道与梨花三人一起用饭的场景,那样温暖的记忆涌上心头,让他把在从贺府里出来带来的些微沉重的心绪抛到一旁。

傍晚的时候,三人一齐去李家,何氏一见这三人结伴回来,高兴得很,连忙张罗着做饭摆酒。

她本想着等年哥儿回来,要狠唠叨他一番那新嫁床的事儿,却因周濂这个新女婿在,倒让何氏不好狠说他,只悄悄瞪了他几眼。

宴毕,年哥儿与周濂一同出了李家院子,他悄悄向周濂笑道,“今儿可是托了三姐夫的福。”

周濂轻笑,“你即叫我一声三姐夫,我年龄又比你大些,有些事儿不好与爹娘说,又不愿连累大姐夫的话,可以与我说说。我比你痴长几岁,有些忙还是能帮得上呢。”

年哥儿顿了下,点头,“方山的事儿,还真要三姐夫在中间儿提点帮忙。”

周濂笑着拍他的肩傍,“无妨,若是需要,我亲自过去帮你一段时日也无不可。”

年哥儿忙行大礼道谢※※※※※※※※※

石头爹娘到宜阳后,收了夏粮,种了秋粮后,便也想着在宜阳买个小院子,把家安在宜阳。

春桃自然是愿意的,自己爹娘都在宜阳,把家安在这里,即便是不得空儿,十天半个月的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