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3、(1/2)

又过了几日, 等宋辞也习惯了像梁老太那样整日里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挑拣驯服一大家子孙男娣女的时候, 容光焕发的梁秋月终于决定走出房门探查敌情了。

老梁家的规矩几十年如一日, 大儿梁栋负责读书, 老二老三带着媳妇孩子负责种地务农, 农闲的季节家里的饭菜外带家禽畜类就由各房媳妇轮流负责整治,秋收忙到脚打后脑勺再轮到梁老太一人伺候全家吃用。

这里还得刨除两位不干粗活的女眷, 首先就是老大家的小脚媳妇。

只因人家从小就是按照贤妻良母培养出来的, 别说本身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的弱女子, 单看那双三寸金莲就知道家里的活轻易指不上她。

梁老太也没强人所难, 只让她伺候好丈夫和在镇上做工的两个孙儿就好。

还有一位就是梁家的小姑梁馨儿,那双手也得为了刺绣好好保养轻易碰不得俗务,再加上她每月绣花赚的银钱也不比在药房和书舍做工的孙子少,自然也就被梁老太当做可以养家的男丁区别对待了。

所以等到大病初愈的梁秋月才跟看西洋景似的越过乱糟糟的套院来到厨房跟前的空地时,一眼便看见了在火烧火燎的灶坑前忙得满头大汗的便宜娘和小妹,还有坐在椅子上拿小瓶油脂护养双手的娇气村姑。

“娘, 我来帮你干活!”

梁秋月喊完就绷着脸进了厨房,也没看见身后伯娘和隔房兄弟姐妹的古怪面色。

“秋月这是咋的了?”

心里藏不住话的吕钱子在桌子底下捅了捅当家的,“往常跟弟妹一个德行累死也不知道邀功的主, 今天怎么没等干活先喊上了,光看那架势也不像是好气。我跟你说, 就秋月摔下去的后山可邪气的很,别不是病了一场让脏东西窜魂了吧? ”

“瞎说什么呢!”

梁山可不信这个,趁着老娘没注意就抓了把煮花生米往嘴里扔,“秋月都病了好半个月了, 真要窜魂还能这么老实?她要真是有点歪门邪道爬起来要做的头件事就不该是去帮自家老娘做饭,而是逮着没人的时候把喜月扔井里去。”

“你到底是不是喜月的亲爹,有你这么说自家孩子的吗?”

吕钱子见梁老太还在那跟小闺女笑呵呵地唠嗑,转脸压低声音说道:“你是看老不死的没把喜月揍一顿不甘心咋地,事儿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嘛?!”

她嘴上说过去了,心里却不由得想起了那日自家姑娘慌慌张张跑回来没多久,秋月就让同村的女孩从山上背回来的情景。

那脑袋上的血窟窿,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胆战心惊的,吕钱子长这么大也就在杀猪的时候见过那么多血。

梁山一听这话就竖起了眼睛,“你嘴里放干净点,别忘了自己现下还端着老梁家的饭碗呢!我还不怕明白告诉你,等你们老吕家死绝了我娘还喘气呢!”

他是惦记着家里的银钱,可也没忘了老爹临死时的嘱咐。

这个家少了谁都行就是不能少了老娘,老太太就是家里的镇山石,没有她自己就别想有如今的好日子过。

吕钱子也没想到自己怎么就把在娘家时说惯的话不小心秃噜出来了,眼看好容易哄好的男人又要翻脸她也不敢再继续触霉头,只能乖乖装鹌鹑等着开饭。

桌子那头的梁馨儿见老太太忽然不出声了,不由问道:“娘,你想什么呢?”

“没什么。”

方才还在耳听六路的宋辞摇摇头,“娘想着这地也种下去了,不如和你一块去镇上买点吃食回来,也好给你几个哥哥补补身子。”

梁馨儿听完就抿着嘴笑了,“行,原先我还想赶着天好把绣活给吴掌柜送去,既然娘要出门,咱娘俩就作伴同行吧。”

“好,娘和老闺女一起去。”

宋辞摩挲着小姑娘的嫩手丫,慈爱地说道:“再去集上给我家馨儿买朵好看的花戴戴。”

不管老梁家多少歪瓜裂枣,好歹还剩下几个品性不错的好苗子值得栽培,也不枉她受了人家孩子一声娘。

吃过饭,宋辞简单地把家里的活安排了一下,让男人去地里浇水拔草,女人留在家里把各房睡了一冬的被褥洗干净翻晒一遍。

当然她自己那院子是从来不肯假手于人的,只等着从镇上回来换床新被褥了事。

锁好院门再从牛棚里赶了驴车出来,宋辞问了遍家里的媳妇孙女可有要捎带的,若是正当请求就一起置办了,无理要求只当没听见。

许是早就知道梁老太的本性,院子里的姑娘小子也没敢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点了几样不值钱的点心果子和必不可缺的家用,再就是老大家的想要买点劣等宣纸用来做文章。

别看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大堆,可耐不住宋辞脑子好使连笔头都不用费就记住了。

倒是梁秋月一个人站在远处默默看着被人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的梁老太,暗自嘲讽老妖婆也就能靠屁大点的小事刷刷存在感了。

赶着驴车出了门,宋辞就拉着躲在车厢里的闺女慢悠悠地搁村里转悠开了。

前头说过,梁家的院子之所以盖在紧东头山脚下,一是当年梁短脚为着父母的家产和梁家族老几乎都结下了仇,二就是他在衣锦还乡后见着谁都摆出一副大爷不待见你们的架势,再加上梁老太也不是个有耐心和邻里交往的,这才让梁家始终在村里处于不尴不尬的边缘地位。

不过这也碰巧如了宋辞的意,让她变成五十多岁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农村老太可以,你再让她学着农村老太那样整天和左邻右舍闲聊拉呱还让不让人活了。

现在就能看出来不合群的好处了,宋辞赶着小毛驴从东头溜达过祠堂附近的私塾再到西面往镇上去的大路口,愣是没一个人开口喊她要求搭车的。

“看见没,梁家老寡妇又带着闺女往镇上去了。”

“人家死了男人熬糟的一日比一日苦,搁她这倒反过来了,越活越硬实。”

“这你就不知道了,梁老太可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看见梁短脚家的房子没,早年就是为了她盖的!说是什么凤凰梧桐的,反正就是没大屋不成亲!”

“我的娘啊,这得陪送多少嫁妆才能填满那个院子啊?”

“嫁妆值什么,梁短脚自己就说娶一个好媳妇只为庇佑子孙后代!我后来一寻思还真是这么回事,要不是这梁老太家底好,光凭他梁短脚一个混子也配生出来个秀才儿子?”

“你知道她家老闺女今年多大了,有人家没?”

要么说古时候沟通全靠喊呢,尤其是这些整日在地里干活的婆娘嗓门更是大的惊人,她们自己觉得是在那说悄悄话,偏偏不单宋辞搁这听得一清二楚,就连躲在门帘子里的梁馨儿也跟着红了脸。

小姑娘面皮薄,忍不住悄声央求道:“娘,咱快点走吧,晚了风大。”

“好嘞,坐稳了啊!”

宋辞一边应着一边往小毛驴的屁股蛋上轻轻抽了一鞭子,“将军啊,你别舍不得下力气,等晚间家去我指定给你喂点好饲料。”

早就让人收买彻底的小毛驴一听这话立刻撒开蹄子意疗鹄矗几步就扬起滚滚尘埃把那些多嘴的婆娘甩在了身后。

“好样的,将军!”

拿鞭子卷了半截清脆的黄瓜甩到小毛驴嘴边,见它一歪脖就吞进了肚里宋辞才在心里暗搓搓地使坏道:“回去就把家里那只土狗改名叫静静!”

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路两旁除了一片片刚刚冒出青芽的庄稼地便是起起伏伏的绵延远山,空气中虽然难免有些肥料的怪味但也听得到翠鸟和林间野物的欢快鸣叫,看上去倒比后世的农家乐清新自然多了。

梁家村偏不偏宋辞不太清楚,不过这村子和镇上的距离不远却是真的。

一路坐着驴车走了不到两刻钟,她就看见前面不远处稀稀拉拉地跑着几辆从别村赶来的骡马车,再并排走了约莫一盏茶工夫,热热闹闹的清平镇就出现在了娘俩面前。

才进镇里没走多远就遇上了好几辆吆喝出行的马车和轿子,瞧下人那样来头不小脾气也大,宋辞便跳下车辕拉着小毛驴避到路边,免得惹出事端吓坏了闺女。

她也不急着买东西,先把闺女送去了合作多年的绣庄交差。

正在看店的吴掌柜一见梁老太母女就乐了,“妹子这手也太灵巧了些,我还寻思得再过几日才能送来呢。”

梁馨儿闻言先是羞涩地笑了笑,接着便在柜台上慢慢展开包袱里的绣布,“您看看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带着针线不怕修补。”

“除了妹子,在这清平镇我还没遇到绣活又好又不用返工的姑娘呢!”

吴掌柜细细看过手上的四君子图赞了又赞,“咱们还照老规矩来?”

她口中的老规矩是指用一半酬劳作抵押,再领一份新活所需的物件。

“麻烦吴掌柜给我们都算上。”

宋辞拉了把闺女接口说道:“春日来我这姑娘见风病了一场总不好,我想让她先歇上半年。”

“半年?”

吴掌柜听了倒比梁老太还心疼,“这半年可值不少银子呢,要不我给梁家妹子挑几件小玩意回去绣着玩,也不让她赶工期。”

宋辞还是摇头拒绝,“多谢吴掌柜的好意。我这孩子生来胎里弱,要是不好好养着往后赚多少银子都不够填汤药费的。您放心,日后这孩子要是接绣活一定上还吴家绣庄找您帮衬。”

想到自家绣庄中那几个年纪轻轻就被婆家指使的眼花背驼的绣娘,吴掌柜不由感慨道:“好吧,到底还是亲娘懂得心疼人。”

她也没为了这点小钱苛待人家,痛痛快快地从钱匣子里取了银锭子和一小块银角子,“抛去布料一共是五两八百六十文钱,我给你凑个整免得不好拿。”

“多谢吴掌柜。”

梁馨儿接过银子就要递给老娘,却让宋辞拒了,“挺大的姑娘也该攒点私房钱了,还是你自己留着花销吧。”

梁馨儿摇头不允,“娘先替我收着,等我想花的时候再跟您要不就得了。”

宋辞见这姑娘是真心孝顺便把那个银锭子收进包袱里,指着货架上的布匹说道:“吴掌柜,那卷湖蓝色印着浅花的细布怎么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