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殿试结束(2/2)

“二皇兄,是什么样的文章让你和父皇还有翰林们都极为赞赏,也让皇弟欣赏 欣赏呗。”见到杨绍慕看完了卷子,三皇子杨绍康笑着讨要。

伸手不打笑脸人,杨绍慕也不能不给,只好把卷子给杨绍康了。

杨绍康也就样子还可以看,特能装,实则也是草包一个,他能懂得欣赏什么叫 好文章?杨绍慕在心里笑了笑,也不揭穿他了。

刚才他看了李问的文章李问写的这一篇文章是太好了,何为民,臣为民,子 为民,商人为民,农为民,文章的开头就把君和民的位置定的很清楚,大成国只有 一个君,其余的人皆为民。

文章中提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不得不说这一篇文章里的一些观念是新颖的,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人从前固有 的思维。而文章中对前面所提到的观念,后面的解释都让人心服口服,文章中举了 不少的例子,更是提到了大成目前的问题所在,要如何让大成更加的繁荣,百姓能 够安居乐业,若说前面抛出来的这一个个问题都能引起人的深思,那么文章后面提 到的几点建议,让人的兴趣更大。

看过了这一篇文章之后,身为太子的杨绍慕同样的陷入了深思之中。

就是后面的四皇子杨绍简看过李问文章之后,眼里闪过一道赞赏,心里同时对 李问这个人起了兴趣,若是有机会的话,他一定要好好的认识认识李问这个人。

坐在上面的昭宗帝看过了文章之后,都会让人一张一张的送到下面去给太子和 百官们一起看看。

今日下朝之后,文臣大多都还未出宫,留在了宫中,所以翰林们那里评完了卷 子之后,这些文臣们也有机会看看这一届科考的文章一个个都厚着脸皮去讨要文 章。也就只有这个时候,这些平日里分成了好几派的百官们才没有一见面就掐架, 能够和平共处一会,还能凑在一起研读文章。

站在百官之首的董相也看了李问和其他几位考生的文章董相对每一篇文章都 赞誉有加。能在会试中排在前几名的考生,一个个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这里面就 没有不好的,董相的这一番赞誉也没有错。

“此子的年纪尚弱,如此年纪就得了头名,是不是……”在众人都认为李问当 被钦点为状元的时候,下面也有一股很小声音说李问的年纪太小了,不能点为状元 ,这些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官员,思想守旧。

这话一出,很快的就有官员反驳了,“贾大人,你的这话,请恕我不能苟同。

“每三年一次的科考是评出最为优秀的人才,还按照文章的高低优秀与否评定 出来的,而不是看一个人的相貌和年纪。若是按照你说的这般,那是不是都要年纪 大把、胡须老长的才能评为状元,年轻一辈的人都无出头之日了,贾大人你这般扼 杀年轻才子,请问这是何居心了?”

这一番话问的让那一位贾大人哑口无言。

眼见下面的官员们又要掐起来了,昭宗帝抬了抬手,皇帝的心里早就有了论断 ,说道,“状元,李问。”

“榜眼,章素回。”

“探花,陆知书,其余的名次往后,此次的殿试排名就这样吧。”

一甲的前三里面,陆知书从原本的第五抬到了第三名,被点为探花。陆知书的 那一篇文章不是写的不好,他的那一篇文章里面更是提到了去年平洲一事,但是因 为他的文章触及到了某人的利益,所以能让他继续保持在第五,实在是因为他的这 篇文章写到了实处,是一篇难得敢于直言的好文章。

但是这些被触及利益的人里面,并不包括皇帝,皇帝只在乎他的皇权和天下, 以及臣民是否能够臣服于他。

皇帝的话已经很明白了,他没有空再继续再在这个问题上谈论下去。更何况今 年的状元李问是当之无愧的状元之才,对此在座的百官们都无太大的意见。

未及弱冠之龄的小状元,已经是百年来难得出一个了。

一个农家子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路参加科考过来,场场考试都拿到了头 名,这里面没有半分的掺假,若是对此有任何异议的人,可以立刻让下面的人把李 问在此之前的所有的卷子都调出来查看,他的每一场考试都让评卷的官员点为第一 名,当之无愧,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六元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