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告别翰林院(1/2)
离京两个多月回来,看到翰林院熟悉的大门,李问发现自己还真的有点想念这 里了。前天他还在想明日回来翰林院上班了,没想到今日他就接到了调职的命令, 其实他自己也没想到皇上会把他调到户部去,是今日接到圣旨他才知道了这事。
李问还记得刚进翰林院那会,同批进来的进士都觉得翰林院是个没什么前途的 的地方,别的人都纷纷的往外跑,能走的都调到别的部门去,只有他一心想着留在 翰林院这里。他还以为自己会在翰林院这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也要 走了。
这一趟回来他是要收拾自己的东西,顺便的也和翰林院的同僚们告个别,之后 就要到户部去报道,以后要到户部去上班了。
“恭喜恭喜。”
朝中的消息传地快,翰林院中的同僚们也知道了升职的消息,见了他的面都纷 纷对他道喜。
李问对这些前辈们多有尊重,忙的回以感谢。
翰林院中的翰林们见李问才入朝当官没多久,这就升了两回的官了,他们这里 好多人在这翰林院里都待了十年八年还都只是个小翰林,还真的是同人不同命啊。 李六元一入朝当官就得到皇上的看重,日后在这官场上定是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但是并非人人都有这么好的官运,所以这个还真的是羡慕不来的。
相比于别的部门来说,翰林院这里的人际关系要较为简单,翰林院中的老翰林 们一个个都是喜欢做学问的,心思简单,因而翰林院中众人相处要较为融洽,矛盾 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知道李六元升官了,调到户部去当差,不少人都是真心恭喜的
众人都知道李六元这一次去襄州抓了无数贪官,抄了许多贪官的家,拉了无数 的金银珠宝回来,都交到了户部的手中去了。户部如今有了钱,有人就想起户部拖 欠他们翰林院月俸的事,说道,“户部拖欠咱们这几个月的月俸应该会有着落了吧
“李六元啊,你这不是调到户部去当差吗?帮咱们户部催催,让户部那里把咱 们翰林院的月俸发下来啊。”
“是啊,李六元你可好好帮我们问问这事啊。”一有人提起月俸的事,翰林院 中的翰林们纷纷的都围着李六元说这事。
翰林院的翰林们想起了李六元这不是要调到户部去当差,正好让李六元帮忙催 催把户部拖欠的月俸发下来,户部再不给他们发月俸,他们家里都快要穷的没钱买 米了。
日后他们翰林院也是有人在户部了,看户部还会不会光拖他们翰林院的月俸,
这不是欺负他们翰林院从前在户部没人吗?等李六元去了户部之后,他们在户部就 有人了,怎么说李六元都是从他们翰林院出去的人。
“前辈们不要着急,户部拖欠大家的月俸,户部肯定是要发给大家的,这事就 是拿到皇上的面前去说,还是咱们翰林院有理。”李问被老翰林们围在中间,有的 激动的还有口水喷他脸上,他面上还要保持着微笑,内心早已经是斯巴达了。
微笑,微笑……
曹翰林拿着他出的文集,在翰林院众人的面前低调的炫了一遍,翰林院中的翰 林们都翻阅过那本文集,不免让众人眼热了一回。之后他们才听说这书是李六元帮 忙出的书,书上封面的图还是李六元亲手画的,那幅画像画的实在是太好了,众人 才知道李六元除了文章写的好,还画的一手好丹青。
这些老翰林们在翰林院中闲来无事,也爱攀比谁谁的诗文写的好、谁人的画作 作的好。曹翰林这不声不响背着他们出了一本文集,让众人羡慕了一回。
若是他们把家中的文稿整理整理也出一本书?这事也不是不无不可。只不过他 们自己出一本书还要出银子,这事还是得找李六元商置商量。李六元不是给曹翰林 出了一本文集吗?怎么就不能也给他们出了,他们的文章诗词作的也没比曹翰林的 差。
只不过此前李六元奉旨到外赈灾去了,直到今日才回到翰林院,好不容易等到 李六元回京了,这又要调到户部去,以后人不在翰林院了,他们想见到人都不容易 ,不如趁此机会提一提这事。这些文人说话都爱拐弯抹角,他们不好直接提,就拐 弯夸曹翰林的诗文写的好,“曹翰林的文集我们都看过了,很是不错
李问瞬间就秒懂了,之前他就想出一本翰林院全集,只出了一本青莲居士文集 ,这个计划被赈灾一事给打断了,此时有人主动提起,他眼睛一亮。
李问拍了一顿老翰林们的马匹,什么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好话不要钱的往外 送。小子自愧不如,日后需要多向前辈们学习,接着就提道,“不知前辈们家中是 不是有写好的诗词歌赋文章问正思索着向前辈们讨要手稿,出一系翰林学士文集 ,让天下的读书人都拜读前辈们的大作,学习学习。”
“倒是有几篇文稿在家中,不过是闲来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若是李六元 你要的话,等回头老夫找找给你也无妨。”这些老翰林们一个个死要面子的很,明 明心里想的很,脸上却一脸“你要我给勉强给你罢”的表情。
“这就太好了。”李问懂得读书人的那点矜持,憋着心里的笑意,说道,“若 是前辈们不介意的话,等回头问到前辈们的家中一一去拜访。”
反正快要过年了,他也要给这些照顾过他的前辈们送过年的年礼,到时候还要 一家家的跑,顺便的去拿文稿,既是照顾到这些老翰林们的面子,又是做足了他一 个后辈该有的礼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