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二章 发布消息(2/2)

这个他当然是不能透露了,不过这个后续何时才能出,他也想去问问啊。

当然,作为一个好掌柜,知道东家在忙正事,怎么可以拿这种不是那么重要的 小事去打扰东家呢!所以这个催稿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哪怕心里再想去催稿,张掌 柜都想忍着不能去。

不过因为他们书店现在卖报纸,师傅们每日都是从半夜就开始起床忙到天亮。 若是当日的报纸太好卖,师傅和伙计们用过朝食之后,还要继续忙上半日才能去歇 息。店里的一些书好卖的,差不多卖完了就要刊印一批,后面的人手不够,张掌柜 请示了白管事后,又多请了几个人手回来。

但是即便是如此,负责刊印报纸书籍的师傅们还是每日都很忙。

不过忙也是有回报的,就是店里赚了钱,每个人的工钱都有所上涨了,就连他 这个掌柜的月钱都比以前涨了一番。

京城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有京城本地的商贾,也有许多从外地儿来 的商人,他们大多是从别的地方到京城来做买卖。这个时候大家正三五相邀,在茶 楼里面喝茶,商谈生意上的一些事情。

今曰的《日报》第一版的开头,就用大大的字体写了商业部正式成立,特以告 示。右下方盖了一个印章 商业部是得到皇上的批准,正式成立的一个部门。听到 关于商业部,商人们都更为关心这个消息,不少的商人手中都拿着一张报纸在看, “商业部?”

“商业部正式成立?”

看这几个字,商业部那就是和他们这些商人们有关的一个部门,这对他们商人 来说,可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啊。

这个部门有什么用?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看了报纸之后,这些商人们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上面还有皇上盖的御印,应该做不了假。”看过报纸的人应该都不陌生, 大家第一次在这上面看到这个印章都还有点不敢置信,见过一次这个印章的人,应 该都会认识。

报纸上面还郑重的介绍了,商业部,是一个独立于六部之外的新部门,主要负 责管理和协调商业发展,这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李问李六元。

“老哥,你们看这上面还写了负责的人是李问李大人。”

“哎,还真的是了。”

“这李问,李大人啊……如果负责的人是李大人的话,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了啊 。”这些商人都有一定的消息渠道来源,他们都知道如今李问李六元正得皇上的信 任和重用,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干了好几件的大事。

别人是生儿子,他们也是生的儿子,看看人家李六元,再比比自家的没出息的 儿子。不比不知道,一比是恨不得把自家那没出息的儿子塞回去娘胎里重新生一遍 ,看生出来的儿子能不能有人家李六元一半的出息。

整个京城的百姓们对李问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最开始大家认识百姓,是这个十 六岁的少年一举考得了状元郎,成为大成最年轻的状元,并且也是大成开国至今唯

一的一个六元郎。后是李问李六元奉旨到襄州去赈灾,一举拿下襄州的所有贪官, 把人抓回了京城;再是李问李六元扳倒了户部尚书朱广权,拿下了户部贪污受贿的 一串官员,等等。

李六元每做的一件事,都是让百姓们拍手叫好。

不同于朝中的官员把李问当成鬼见愁,民间的百姓们对李六元的拥戴是相当的 高的。在百姓们的心中,李六元俨然就是文曲星下凡,还是活着的青天大老爷,公 正廉洁,就是一个活着的青天大老爷。

现在,李六元奉皇上旨意要成立商业部?

这些商人们知道商业部的负责人是李问李六元的时候,不少人的心里都是抱着 好的预感,“这是要有大事要发生了啊!”

“我也有这种预感。”

今曰的报纸除了报道商业部正式成立,后面几版还有写了各种关于商业和商人 的文章有几篇的标题是《商业的作用与影响》、《商业的预测与未来》、《论士 农工商,商人末》、《商人之冤》等等。

不同于以往世人对商业和商人的贬低,这上面的几篇文章都是正面的介绍商业 的发展与影响,为商人正名,说的是几千年来商人背负的骂名实在是太冤了。

“这几篇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对,对,就是这么说,我们实在是太冤枉了。”

这些商人们看到这几篇文章差点都要流下感动的眼泪了,他们不就是做了几 个小买卖,怎么就罪不可赦! 一提到商人就是“奸商” “薄情寡义”等等这些骂名 ,他们做生意诚实买卖。

骗人的买卖都是做不长久的,他们做生意的人最讲的就是“实诚”、“信义”

“这里面一篇文章写的好,要是没有我们这些商人,南边的货物怎么运到北边 来了?北边的货物又怎么运到南边去了? ”瞧瞧,这要少了他们这些商人,能行吗 ?

这些商人们被世人骂了几千年,还是第一次被人夸赞的。

一群商人看着报纸上这些赞美他们的文章都跟捡了金子一样的开心,可能捡 了金子都不一定让他们这么高兴了。

这几篇文章一出,自然是有人赞同,但是也有人不赞同的了,由此读书人之间 引发了一股骂战。

毕竟自古以来,商人都是背负着各种各样的骂名,一些清高的读书之人都不与 商贾之人为伍,认为商人满身铜臭,不配与他们这些读书之人站在一起。所以这几 篇文章一出,京城里的读书人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持赞同的意见,一派是保持从前 的意见,认为商人多狡诈、重利轻义,总之就是觉得商人不是什么好人。

一方说商人重利轻义;一方说商人诚实讲义气,是最实诚的人。

一方说商人满身铜臭、世俗;一方指着对方骂:你不吃五谷杂粮,你不用穿衣 吃饭骂?有本事你不用吃五谷杂粮,不用穿衣吃饭,吃进去的食物不过轮回之道, 不然你凭什么说别人世俗了!……

京城里的读书之人两边是骂的热火朝天,唾i横飞,谁都不不服谁了,你说你 有理,我说我的对,双方各持意见,都有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