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2)
武举章程通过后,九月正式颁布诏令举国实行,次年三月开始第一场县试,百姓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解科举的情况和备考。
政策一出,百姓沸腾,次月各省知府上折子,白姓的反响不错,省县的弓箭大卖,锻炼强身的男子随处可见。
别说是寻常百姓人家,就是朝中不少官家子弟也响应起武举,请了擅拳脚功夫和会军事策略的人教导,不擅文学科举一路走不通,时下又多一条武举出路,何不把握着一试,官家子弟没有不识别字的,在文化方面比起普通百姓占了一定优势,军事策略上也有懂得一二的,综合分算下来能更好看些,再者皇上如今重视武举,可谓是前途无量。
季老将军看了杨晔的武举计划后,今举国上下又积极响应着武举,百姓强身健体,不论是冲着荣华富贵而来,还是奔着保家卫国而去,作为一个武将,看着此番欣欣向荣之色心中是大为震撼喜悦。
“你的眼光比你娘好些,杨晔品性还不错,又有才能,看着倒是比薛饮生顺眼多了。”
阿喜给季崇倒了碗酒,又让家仆再上了一盘冷串,自打季崇知道冷串是杨家的产业后,过来瞧小重孙时必要吃几大盘冷串,再喝上一壶酒。阿喜听其说的话只是笑:“外公既然对阿晔满意,怎只当着我夸,若是你当面夸他,他定然高兴。他可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外公不快。”
季崇一本正经道:“傻子,若是老夫直接夸他了,他在外公面前做事便不会那么勤谨了,以后要是欺负你可怎行,男人不能惯着,甭想老夫夸他。你性子也不能太软了,坚决不准他娶侧房,纳妾也不行!他要是觉得人丁单薄了些,你就再给他多生两个孩子。到时候外公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脖子上也还能再骑一个,正好合适。”
阿喜眉头一紧:“外公就知道拿我打趣。”
祖孙俩说的正高兴,杨晔便下朝回来了,季崇近来养着伤,文帝特许不用去早朝,近来都盯着武举的事情,以防有人暗使绊子。
他招呼杨晔上前来喝酒,杨晔信步进屋换了身常服出来。
两人连干了几碗,季崇道:“你的酒量倒是不错。”
“昔时在村野里,大哥和阿喜的叔叔都很能喝,酒量也便提了些起来。”
季崇道:“年底也把你大哥他们接来京城住段日子,一家人也好团聚一番。”
杨晔心中一暖:“听外公的,我让阿喜写信回去。”
阿喜道:“说起信件,上午我收到了婶子的信,刑叔有意参与明年的武举。”
“刑槐身形魁梧,常年打猎剑法也好,若是参加武举,想来能考点功名。”杨晔惊喜道:“不如买两匹好马送给刑槐,早些练习骑射,如此是有利无害阿。”
季崇道:“老夫那儿不缺好马,牵几匹去送吧。”
杨晔当然相信季老将军有的是好马,有现成的自然是好:“那便多谢外公了。”
年底,杨成和许秋荷带着小湘来了京城,小湘如今也四岁了,错开了家境困难的时候,富贵中悉心教导出来的孩子知书达理,见着杨晔和阿喜便叫的亲热。
一家人许久未聚,今下聚着倒是像回到了文阳县一般,热闹的很。
次年,县试一过,七月杨晔和季崇要去巡视各地武举实行成效,乡试的时间他原定为六月,但经朝廷中的官员看后,一致觉得时间过于紧迫,于是改为了七月。
他和季崇一路骑马行走,最先巡视的省城是文阳县的邻省。
一路上,官道和驿馆里武生随处可见,个个打扮的都精神爽利,季崇看着很满意,虽然瞧着一个个的远不如训练过的将士,可将士当初入营的时候还不如武生,假以时日好好操练,必然能有所用。
杨晔在驿馆着了便装混进武生里,想打听打听武生对武举赶考的看法,找了一空桌子坐下,他瞧见有考生背着大刀,有些背着箭羽,没看几眼一个壮硕的身影就挡住了他的视线:“能坐这儿吗?”
他抬头,是个未结伴的考生过来拼桌坐,他应了一声。
“登”的一下,考生还未坐下,背上的包袱先摔下放在了桌子上,布包拉开,杨晔竟看见几块石头。
背大刀和箭羽的杨晔还能理解,因在乡试中,有展示自己特长的一项考试,可附加分数,耍耍大刀,花式射箭,这也是寻常特长表演,背石头的他实在费解,难不成要展示胸口碎大石?倒是没等他开口问,那背石头的健硕男子反而先开口了:“兄弟,你怎什么也没带?”
杨晔疑惑:“规定了一定要带什么才能去考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