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结拜 (26)(2/2)
李小青身体不适当然要休息,躺在炕上尝试启动天眼。虽然没人告诉李小青该怎么做,但他有一种明悟。只要把天眼喂饱,他就可以自由控制天眼了。
试了大半天,还是没什么反映,李小青只好暂时放弃,回想天眼开启时看到的画面。每次天眼开启,李小青都会见到一幅清晰的画面。可昨晚李小青光顾着感受经脉空到极致的感觉,没留意看天眼的预示。现在努力回想,自然效果不佳。
今天是李小青休息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李小青跟排长说了声出去看病,就开着摩托离开营地。不过他走的方向不是去师部,而是北峰。
昨天想了很久没看到那幅画面,昨晚一整晚都在做梦。梦里见到师傅跟他说话,但李小青一个字都听不见。每次李小青想拉住师傅,都会被不知名的动物叼着飞起来。在梦里,李小青飞在半空中俯瞰大地,一眼就认出梦中出现的地方,是北峰下面的山谷。
所以,今天一起来,李小青决定去那个山谷看看,到底天眼在预示什么?
很快来到山谷,李小青没有直接进谷,而是在外面转了一圈,寻找跟梦中相似的环境。别人肯定不会把梦当回事,更不会像李小青这样用梦境当参照物。但李小青知道,他做的不是梦。而是天眼预示的真实情况,只不过前几次预示的都是未来,这次却预示过去。这里面有什么道理李小青还不能确定。
没多久,李小青找到更梦境相似的参照物,开着摩托雪橇向那个放心进发。山谷比李小青想象的要大,而且越深入,李小青越觉得奇怪。这个山谷竟然是人为开凿的,山谷外围由于山壁比较薄,已经风化坍塌看不出人为的痕迹。但山谷里面的山壁情况完好,明显看到开凿过的痕迹。
“谁这么大手笔在这里凿山为谷?”李小青的疑问很快得到解答,在山谷最深处,一座人工修建的湖泊前,李小青找到一个石碑,上面一大堆鸟文李小青看不懂。不过这不妨碍李小青了解这种文字出自那里。因为石碑上的文字,跟人民币上四种文字的其中一种长的一模一样。
“满清?长白山?不会是传说中的满清龙脉吧!”李小青把石碑上的尘土弄干净,用手机把碑上的字照下来,留着以后查看。
“应该是这里没错,可除了一个大水池只有山壁,难道要我下水找入口?大冷天的下水我还不想死。”李小青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检查四周,确认没有通路决定离开。临走前,李小青在石碑附近转了一圈,回头准备走的时候,发现来路跟梦中看到的景致一模一样。
“奇怪了,师傅到底是要进去还是要出去?怎么方向是谷口呢”李小青对堪舆一知半解,对穴、脉更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要是换个精通堪舆的人来看,几乎立即就能找到入口在那里。
“按照天眼的提示,我在这个位置想叫住师傅,接着就飞了,那么师傅应该就是在这附近找到入口的。”李小青有了明确方向,又找了一遍。结果还是没找到。失去内气让李小青很虚弱,忙活了大半天有点累,决定先回去调理好身体,下次再来。
李小青再次重修气功,效果比以往都要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不但内气重量恢复如初,境界也提升了。算是因祸得福吧?
李小青上网差了一下石碑的内容,发现这篇东西真的是一篇祭祀祖先的祭文。而且落款是爱新觉罗玄烨。文章除了歌颂清朝前面几位皇帝,还有玄烨自己标榜功绩的内容,可这里既不是皇陵又不是祖地,康熙没事发什么神经,在这里显摆他的书法和成就?
石碑另一面只有四个字,东海龙宫。东海龙宫怎么跑到山上李小青想不明白,估计清朝人的想象力比他要丰富,能接受海龙王住山上这种奇闻。
李小青想再次去山谷的时候,把碑文拓下来,找人看看是不是康熙的字。如果是真货,那就想办法把石碑搬走,当古董放家里欣赏。
不过这些暂时都无法实现,因为冬季拉练已经开始了。三班这次拉练的路线是沿着内蒙古边界向西北走,十五天内到达指定兵站,全程六百公里。平均每天四十公里的路程对正常行军没有压力,但野外拉练顾名思义是荒郊野外,没有路这回事,而且冬季大雪纷飞,每天走四十公里绝对不容易。
李小青问了一下郭明,才知道三班的这个标准是师长亲自定的,是其他班一倍的量。“你就知足吧,要是我定的话,最少要定个每天六十公里,四十公里对你们班来说,毛毛雨啦!”
别人对三班这么有信心,李小青也不好掉价,回去跟周少文他们商量,这种任务是该圆满完成,还是留点余地。
“班长,你就别想了,这次拉练全部穿演习套装,每天走到哪儿师部一清二楚,想偷懒门都没有!”
“周少文,你怎么知道的,我都没接到通知。”
“班长,这段时间你整天浑浑噩噩的发呆,外面发生什么你根本就不关心,全连都知道的事,你问我怎么知道的?”
“咳咳,我前段时间不是病了么,没注意很正常。”李小青拿病了当借口,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算了。周少文拿出电脑给李小青看视频,原来这次拉练除了卫星定位,还加上战场系统。每个士兵的头盔都装了摄像头,部队发生任何情况,师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李小青还想中途找地方玩玩,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冬季拉练开始前,惯例的动员大会,政委的慷慨陈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就算不打哈欠也都不停的眨眼,怕睡着了对政委不敬。李小青率领三班,站在连部的操场上看政委进行电视讲话,十个人面无表情的样子还真有点铁血军人的味道。
分卷阅读257章拉练
更新时间:2011-1-141:30:46本章字数:2519
这次拉练要求重装,除了正常的装备还要戴上一堆电子设备,三班只有周少文高兴的眉飞色舞,其他人都笑不出来。
虽然三班的人比普通士兵强这是事实,但并没有强到背着三十公斤的装备,每天跑四十公里还觉得很轻松的地步。李小青倒是不觉得怎么样,三十公斤对他来说没感觉。
登上运输机,第一批班级拉练的队伍出发了。三班连续几年拿第一,自然是第一批的人选。飞了十几个小时,总算到了内蒙军区机场。山地师享受了一顿内蒙军区的招待,再次上车出发。
“班长,第一次飞机汽车连轴转,感觉如何?”大伙见李小青从上了飞机就不说话,以为他晕机,叫坐在他身边的王森了解情况。
“不舒服,拿运输机运人,简直就是折磨。又不是没有钱,买几架运人的飞机会死啊!”李小青心情不好,主要是因为排长郭明。从上了飞机开始,就用耳机跟他说各种规矩,比老太婆还烦人。李小青又不能不听,摄像头照着呢,如果他拿掉耳机肯定会被记录下来,他可不想再被人抓住把柄关禁闭。
直到上了车,李小青才算解放出来,不用再听郭明唠叨。他知道不能怪郭明,肯定是连长叫他这么做的。因为郭明自己也遭罪,连续讲了几个小时规章制度,不难受才怪。
凌晨四点多,军车停在内蒙边防军某兵站,三班洗了个热水澡爬上热炕,舒舒服服的睡一觉。明天开始,他们就没有热被窝可以享受了。
五点起床,三班众洗漱早餐,然后被兵站领导踢出门。“李班长,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可能下雪,虽然气象局从来就没准过,你们还是要多注意,别为了赶路错过休息点。”
兵站的值班少尉好心提醒,李小青当然要感谢,握手敬礼完毕,一挥手走人。
外蒙和内蒙的边界以草原为主,如果春夏两季来内蒙古,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的确会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金黄草原也很耀眼。冬天的草原不看也罢,除了大片白皑皑的雪地,只有部分草地露出来,还是黄褐色的,看着像不锈钢板上面的铁锈。
李小青把头盔上的护目镜放下了,自动控制光透射的电子护目镜调节明暗度,保护士兵们不会在这种环境下得了雪盲症。
李小青把范文负责的重机枪底座要过来,让他负责去前面探路,班长再小也是官,指使人做事理所当然。其实,李小青不愿意探路的主要原因,是探路必须拿着跟棍子到处捅,跟瞎子的导盲棍差不多,造型太难受了。李小青不想留下阴影,宁愿当搬运工背东西,也不想这么做。
三班十个人排出前一后一左二右二中四的纺锤阵,开始第一天行军。草原虽然很多天然陷阱,难不倒三班这些老兵。再加上范文认真的捅大地,无惊无险的走了半天路。
“周少文,刚刚那几个兔子窝你都标记了吧?”三班慢悠悠的走了半天,才离开兵站不到十五公里,李小青就嚷着吃中饭。他怕刚刚被他发现的兔子们提前搬家,今天的野味就没了着落。所以,见到一个灌木林马上决定休息。
“班长,这点小事你就别操心了,我不但标记了坐标,还放了几个生物探测器,确保不是空窝。”周少文比李小青想的还周到,把军事装备用到打猎上了。
“这样啊!那我不去了,你们谁去把那些兔子请回来?”李小青话音刚落,赵子龙、范武、杨龙已经甩开膀子往回跑,好像怕李小青反悔似的。
“靠,跑那么快干嘛,又没人追!”
“他们不是怕人,是怕你。谁让你喜欢打猎跑的又快,不偷步他们能跑赢你吗!”安宁一边收拾空地准备营火,一边制造语言陷阱说李小青不是人。
李小青假装没听出来,放下背包帮忙打扫。李小青这个新兵第一次野外拉练,各种规矩虽然都学过,实际操作还是第一次。忙活了好一会,除了帮倒忙就是越帮越忙,安宁实在忍不住把他推开,“班长,你老人家歇会行不,这点小事我们做就行了。”
“那可不行,录像照着呢,我身为班长啥都不干,回去要挨批评的!”虽然大家都知道监控摄像一直开着,但没人像李小青这样,动不动就说正在录像,好像怕大家忘了似的。
“对了,一号做兔子的时候别录像,不能让他们把咱的手艺偷了去。”李小青这个提议倒是得到全体同意,三班的烤肉熏肉绝活那是必须保密地。
有先进的仪器辅助,打猎比上市场卖复杂不了多少。没等多久,负责打猎的三个人满载而归,营地这边也用雪煮了几钢盔热水,用来清理猎物。
杨龙还挖了几颗植物根茎,放进锅里跟兔肉一起煮,味道鲜美的不得了。李小青打问这些是什么植物,杨龙眨巴眨巴眼睛装没听见,看来真的要把保密措施进行到底。
“赵子龙,探测器呢?”吃完兔肉串和兔肉火锅,周少文想起正事,赵子龙推了推范武,范武茫然的看着他,不明白赵子龙想干嘛?
“看什么看?探测器。”
“探测器?在哪儿?”周少文不用问就知道,这两位把回收探测器这件事给忘了。军用物资可不能乱丢,周少文只好回头找。
“在我这呢。”杨龙看着周少文走出老远,才用耳麦叫他回来。看来老实人使坏最令人防不胜防。
吃饱饭自然是启程出发,没吃完的兔子用雨衣包起来,留着晚上吃。只不过这次打猎的收获比较丰盛,每人都分到一份兔子肉。
太阳下山前,三班已经走了四十一公里,李小青认为多一点就好,找个避风的小山包宿营。搭好帐篷燃起篝火,三班第一天拉练正式结束。晚饭除了中午弄的兔子,还有下午在路上打的一窝野鸡,李小青使出独门手艺,做了一锅海南鸡饭给大家品尝,吃的大伙差点没把锅底给舔了。
按照规定,行军宿营必须安排警戒哨,李小青排好晚上执勤的轮换名单,钻进帐篷开始打坐。
分卷阅读258章狂风大雪
更新时间:2011-1-141:30:47本章字数:2488
今天在行军途中,李小青发现内气非常活跃,很多没有开发的经脉也自动开通了。内气贯通全身的效果让李小青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明明背着六七十斤装备,身体却轻的好像能飞起来。
李小青弄不懂内气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不过只要对身体无害,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所以,吃完饭马上开始练功。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正常,上午行军兼打猎,凑够一天的伙食。晚上早早休息,消去一天的疲劳。三班每天走四十一二公里的路程,如果一切正常,他们会按计划准时到达目的地。
第八天傍晚,三班很幸运的找到一个小山洞扎营,吃完晚饭李小青又想钻进帐篷,被周少文叫住。“班长,别急着睡觉,今晚可能会变天,咱们是不是该准备一下?”
“变天是老天爷管的,咱们能准备什么?”李小青一时间没反映过来,愣愣的问道。
“班长,你是不是走路走傻了?草原上要是起大风雪,不但雪量大,最要命的是风,风会把雪刮到背风的地方。咱们现在这个位置随时会被大雪埋住,我还年轻,不想这么早当烈士!”周少文一提醒,李小青明白过来了,这个山洞正好背风,如果真的下大雪,在这里宿营的三班很有可能被活埋。
“那咱们该准备什么?”李小青没见过这种场面,自然要向前辈求教。
“氧气袋、铲子、还要把洞口找东西堵上。”
“堵上?那不是更危险吗?想跑都没地方跑。”
“不怕,如果积雪漫过洞口,只要及时把积雪弄个洞就行。”周少文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李小青只能点头受教,谁让他不懂来着。
“那好吧,我委任你当总指挥,该干什么你说。”李小青倒是很干脆,让周少文负责安排应对方案,他老老实实当苦力就好。
草原上大块木料不好找,除非碰上树林,不过碎石倒是容易弄到。三班众人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总算用碎石叠成墙把洞口围了起来。为了方便出入,在上方留了一个口子,用灌木杂草堵住。既不怕风雪吹进来,走的时候只要把灌木杂草弄开就行了。
周少文还特别做了一个风速监测放在小山顶,李小青好奇的问他为什么?周少文告诉李小青,“如果风速超过每秒二十米,按规矩咱们要找地方躲着,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就算延期到达目的地也没事。”
半夜一点多,大风开始呜呜的吹起来,三班除了范武依然蒙头大睡,其他人都从睡袋里爬出来看情况。周少文把电脑打开,查看风速仪的读数。“班长,事情大条了!”
“怎么了?”周少文的话把大家都吸引过来,凑到电脑前看。“班长,你看这里。”周少文指着电脑上的图表让李小青看,“最低风速每秒十七米,最高二十八米,咱们遇到真正的狂风了!”
“就算是狂风也不可能吹太久,天亮应该会停了吧,这有什么好激动的?”李小青很不理解周少文干嘛这么大惊小怪,在滨海住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台风他见多了,了不起吹三五天,总是会停的。
“班长,这么大的风,附近肯定要遭灾,按照规定咱们必须去救灾啊!”周少文还怕李小青不相信,从电脑里调出相关规定让李小青看。
“我靠!这可杯具了。”李小青倒不是不想帮助灾民,只是全副武装的他们到了灾区,装备不能放下,还要救灾,肯定累死。
“再走一天就到中途兵站,如果把装备存放在那里再去救灾不知道行不行?”安宁提出一个点子让李小青参考。
李小青想了想觉得行不通,如果延迟一整天才投入救灾,恐怕上面不会接受这个解释。“咱们这些装备主要是武器不能丢,其他的就算救灾也要用,不如把枪都埋这里,等救灾结束再挖出来,你们说行不行?”
大家都觉得李小青这个方法太冒险,这里没遮没栏的谁都能来,如果被人把枪拿走,这乐子可就大了。
“那只有这样了,我把武器送去兵站,你们带着通讯器材去救灾,到时候我回头找你们。”李小青说的理所当然,大家却当他发神经。因为每个人携带的武器弹药重量接近二十公斤,十个人就是两百公斤,李小青一个人怎么运送两百公斤的东西,而且现在是大雪天,就算他背的动这么重的东西,也只能在雪里面移动了。
“想办法做个雪橇,我用雪橇把东西运过去。”李小青这么说大家都觉得比较靠谱,只不过上哪找做雪橇的木料?三班集思广益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李小青见大家这么熬夜也没用,命令都睡觉。如果真的投入救灾,恐怕下一次什么时候能睡上觉都不知道了。
凌晨四点左右,周少文推醒李小青,“班长,氧气。”由于三班配备的氧气罩只是急救用途,压缩气体只能提供十来分钟的氧气,所以,李小青安排人值夜,如果呼吸不顺畅就叫醒他。
李小青看了看周少文递过来的氧气摆摆手,让他自己用,然后迅速帮所有士兵都戴上氧气罩,顺便检查一下他们的心跳确认没事,李小青才算放心。
戴上氧气罩,李小青拿着铲子拨开洞口的灌木,开始挖上面的积雪。挖了十几下,失去支撑的雪块掉了下来,洞里重新获得空气补充。
“好家伙,起码半米厚。”周少文走过来看了看缺口,惊叹道。
“这下不用考虑武器的问题了,咱们也变成灾民,能不能安全到达下一个兵站都难说了。”安宁走过来看着洞口的积雪,苦笑起来。李小青看着天上依然在下雪,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班长,风小了很多,倒不用担心被风吹跑了。”不用周少文说,李小青也看见外面的情况,虽然风还在吹,比上半夜已经算温柔很多了。
“不管了,继续睡觉,等天亮再说。”李小青想不到什么好主意,决定什么都不想,睡醒再说。
分卷阅读259章自救救人
更新时间:2011-1-1914:22:25本章字数:2127
一觉睡到自然醒,李小青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是上午十点钟,赶紧爬起来整理装备,叫醒大伙起
“看来今天要饿肚子了。”消灭掉昨晚剩下的肉汤,李小青笑着说道。杨龙是狩猎专家,也只能认同李小青这个外行的话。全体整装完毕,李小青带头铲开洞口,继续上路。
没人问李小青要到那里,大家排成一条线跟着他往前爬。是的,现在三班众只能爬着向前移动。积雪虽然厚但刚刚形成,无法承担人体的重量,如果用走的,每一脚都陷进大tui根,还不如用爬的更轻松。
不过这种痛苦的折磨不会很久,只要翻过山包,迎风这一面雪会少很多,不会影响移动。
用了快半个小时,才爬过不到一公里的小山背风面,李小青站在山头向下看,山的两边简直是两个世界。“周少文,坐标。”
“距离我们最近的城镇是二连浩特市,大约六十公里。兵站也在那里。在我们附近三十公里范围内,有六个大型草场,有没有人就不知道了。”周少文能查到的资料只有这么多,李小青决定跟师部联系,看看上面有什么指示。
因为天气恶劣,李小青只能动用求助用的卫星通讯系统。等师部接到李小青的报告,师领导们总算放下心头大石。不是师部不关心拉练的战士安危,而是李小青他们躲在山洞里根本联系不上,师长已经为三班担心了大半夜。既然三班毫发无损,师长命令李小青到二连浩特报到,听从兵站首长的安排。
上级帮三班安排好任务,李小青不用想那么多,带着战友向二连浩特进发。平时三班要掐着点走,怕走的太快,现在想快却快不起来。半腿深的积雪严重影响他们的速度,同时也制造了很多天然陷阱。
如果只是下雪没有大风,凹陷的地方总能看出点端倪。但大风把一切突出部分都吹掉,整个草原上的雪都是平的。这种暗藏杀机的雪原给三班带来大麻烦,从山包上下来不到一个小时,负责开路的李小青掉进深沟的次数就积累到两位数。
好在严寒把草原的沼泽冻成冰块,不然李小青已经死过好几次了。虽然不用担心沼泽,可摔沟里也不是好受的事。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三班没办法找到补给,必须在今天赶到二连浩特兵站,不然的话李小青担心会有意外发生。
“周少文,走了多少公里?”当李小青再一次从深沟里爬出来,苦着脸问道。
“班长,不用着急,虽然这种大场面我也没见过,可我们三班不怵它。不就是找不到吃的吗?你问问他们,那个没试过挨饿,我们都习惯了。”周少文的确是个聪明人,不用李小青说就知道他在急什么。
“杨龙,有没有办法找到吃的?”李小青满怀希望的看着杨龙,可杨龙很老实的摇摇头,“班长,现在生物感应器都找不到动物,我更不行了。”
“班长,不如咱们去附近的草场,说不定那里有人在放牧。”安宁的提议算是有建设性的,不过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草场跟他们预定要去的兵站不是一个方向,等于是绕远路。如果草场也提供不到食物,三班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李小青想了很久也无法决定该怎么走,天上的雪却越下越大。
“走,去草场。”最终,李小青决定去草场碰运气。理由很简单,在没有补给的前提下,继续这种超高强度行军肯定不行,就算草场没有人在放牧,求助也比较方便。最重要的是,草场可以找到躲避风雪的地方。不像ye外连个安全扎营的地方都没有。
三班再次启程,九十度转弯开始南下,向最近的草场乌兰进发。说是最近,其实也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三班用龟速迈过这二十多公里用了足足一天。等李小青看到草场的钢丝网围栏,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兄弟们,这下得救了,看见前面的灯光吗?有灯肯定有人。”李小青身上背着周少文的装备,手里还拎着范武的重机枪,看起来很像劫匪。
大家都翻开护目镜,确认看到的灯光不是幻觉,然后高兴的一pi股坐到雪地上。李小青挨个把他们拉起来,“别坐下,再走几步路就到地方了,到了再坐也不迟。”
俗话说看山跑死马,三班全体盯着貌似很近的灯光,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灯光所在的牧场。要不是李小青不停的用内气帮助战友,很难说这一个小时路程会不会出现倒地不起的情况。
“你好,我是人民xx的战士,我叫李小青,这些是我的战友,我们需要帮助。”李小青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得不到牧民的回应,开门的牧民只是呆呆的看着李小青。
杨龙说了几句鸟语,牧民有了反映,热情的把三班战士让进屋,还对着屋里喊了一嗓子。结果从屋里出来一堆nan女,帮忙烧水做饭。
“他叫德尔,这些都是他的亲戚。”杨龙负责翻译,把李小青的话告诉牧民德尔,再把德尔的话告诉李小青。
“你问问他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咱们来一趟白吃白住多不好。”李小青进牧场的时候留意了一下,发现不少死羊死牛,知道这里遭的灾肯定不小。
“德尔说政府会救济他,不需要我们帮忙。”杨龙把德尔的话翻译过来,自己都觉得气闷,按照他老家的规矩,欠什么不能欠人情,这次被德尔救了,如果不做点什么,杨龙很难原谅自己。
“救济?为什么要救济!这些死牛死羊只要处理的好可都是钱啊,你跟他说,这些死了的牲畜我买了,另外请他们帮忙按照要求处理这些牲畜,我会给工钱的。”李小青想法很简单,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把处理好的牛羊放在外面比放在冰箱里还保鲜,保存上不是问题。
等他到了二连浩特,组织人把牛羊肉运到内地,发财不敢说,亏本肯定不会。这笔生意怎么算都做得过,还能还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分卷阅读260章生意经
更新时间:2011-1-1914:22:39本章字数:2197
杨龙把李小青的话翻译给德尔,德尔自然欣喜若狂,拉着杨龙再三确定。
李小青让德尔统计一下牛羊数量,然后报个价,李小青会先拿五万给他当定金,等全部宰杀好再一起结账。德尔拒绝了李小青给工钱的好意,让杨龙告诉李小青,“长生天不会降福给贪婪的子民。”长生天就是草原民族的神,不管是否信奉它,草原上的人都会把长生天挂在嘴边。
李小青用电话转账五万块给德尔,德尔确认之后带着一家老小忙活起来。李小青不管德尔怎么处理暴毙的牛羊,洗了个热水澡爬进暖烘烘的被窝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饱喝足的三班准备出发。临走前李小青跟德尔达成协议,用四十八万的价格购买德尔六百头牛和一千一百只羊。按照市价,六百头牛就值六十万,一千多只羊也值四十多万,总价超过一百万。但德尔用半价还不到的价格卖给李小青,自有他的道理。
在这次白灾中死去的牛羊,大部分是老弱牲畜,但看数量好像很厉害,其实品质参差无法跟投放市场的成品牛羊比较。在一个是死牛死羊也不能跟活牛活羊比,就算李小青说按市场价收,德尔也不敢真的按这个价算。而且德尔还留了个心眼,他也是灾民,还能从政府手里得到救济,这四十八万当白捡的,自然不会太在意。
李小青跟德尔签了协议,这份协议还是德尔正在读初中的小儿子写的。双方握手道别,来到门口,李小青见到门外有十多匹上了马鞍的马,转身看着德尔询问道,“这些马能不能卖给我?”
“不卖!”德尔的小儿子不帮父亲翻译,直接回答了李小青。李小青也不好强买,转身准备走人。德尔上前几步牵过一匹黑马,把缰绳塞进李小青的手里。
李小青不明白这两父子卖的是什么药,一个说不卖,一个硬往手里塞?
“我爸说这是捐给军队的,不收钱。”哦,明白了,这是人家的谢礼。李小青问周少文,“这些马咱们能不能收?”
“收是可以收,但还要补办一个捐赠仪式,最好让德尔现在写一份东西,说明这些是捐赠的,咱们回去也不用多解释。”无非就是写几个字,马都送人了还怕这些小麻烦。
德尔的小儿子再次cao刀写了一份捐赠证明,让老爸在上面按了指印,捐赠仪式简单而隆重。说简单因为现场只有这两帮人,最高级别领导是班长李小青。说隆重也真隆重,三班的战士每人向天开了一枪,用九声枪响代替九响礼炮向德尔致敬。
折腾完终于要走了,德尔还派出大儿子当向导,领着三班向二连浩特进发。
三班从步兵转职当了骑兵,就算这些牧马都很温顺,可大家第一次骑马自然闹出不少笑话。连一向最多话的范武都一言不发,两只手死死的捏住缰绳,那个紧张的样子就够逗乐了。
有熟悉道路的牧民带路,有马骑着代步,三班用了大半天时间,轻松穿过八十多公里的草原到达目的地二连浩特市。
“谢谢。”三班战士逐一跟德尔的大儿子握手道别,把这个四十多岁的草原汉子感动的不行,如果不是语言不通,德尔的大儿子可能会唱上一首歌来表达心意。
三班鲜衣怒马的来到兵站,把兵站的士兵吓了一跳。多少年没看见骑着马的军人了,这帮家伙从哪儿来的?李小青在门岗确认了三次,满心疑惑的执勤战士才放他们进去。
进了兵站,里面的景象让三班众大开眼界。由于冬季拉练是步兵的必备项目,兵站在这个季节会接待很多来内蒙拉练的部队。前晚的那场大风雪把刚刚离开的部队吹了回来,又把路过的部队留在兵站,结果,二连浩特可以容纳一个营人数的大兵站人满为患。
来自全国各军区的步兵们,看着这只不存在于任何建制里的骑兵班,羡慕的眼冒金光。
由于大雪天气,二连浩特所有对外jiao通处于断绝状态,兵站里有不少来拉练的战士属于机械化部队,汽车摩托车都很多。他们到了兵站就投入抗灾抢险,没注意兵站的油料见了底。没有了油料,机械化等于机歇化,全部趴窝不动了。搞的这些机械化部队的战士无法使用机械协助抢险,正一筹莫展窝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