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要发展,不仅要股权明晰,物流也是必不可少的(1/2)

“不会吧?服装产业可是咱们准备重点发展的……他之前的利润,主要就是来源于这块。”

许志强有些不相信。

刘春来真的舍得把这产业丢了?

服装的利润,现在确实下滑了不少。

可生产规模上去了。

就连金德福在这边的德福制衣,目前规模也扩张到了超过四千人。

还有好几个规模超过两百人的厂。

几十人的厂,更多。

大多数都集中在蓬县县城。

业务也都是来源于春雨。

同样,也有人寻求别的市场。

“他从一开始的目标都很明确,哪怕搞了配套等,临江纺织厂也拿到了手,除了技术研发投入一点,生产规模都只是兼并了周边几个县……”

之前,吕红涛都没想到这些。

刘春来看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可他的每个决定,都是在为后续做准备。

搞服装产业,是为了赚钱,用以支撑后续的发展。

卫生巾产业,同样也是为了赚钱。

就连彩电,都不是刘春来真心想搞的东西,同样为了赚钱。

彩电的技术研发,VCD技术的开发。

最终都指向一个东西――芯片!

“如果没有这次苏联贸易,或许,他还不会这么快就上马这项目……”

“我就说,这小子怎么突然就大手笔了,感情是早就有预谋的。”

许志强叹了口气。

旋即一想,又有些不明白。

“不对啊,这汽车产业又算怎么回事?”

许志强觉得,汽车产业,不应该是刘春来准备干的产业吧。

可这投入……

“也就因为这,才基本看出刘春来的产业布局。现在他主要投入三大产业。”

吕红涛说道。

葫芦村的基础建设,从刘春来担任大队长开始,这些年一直搞土地平整,搞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现在又开始弄育种基地。

芯片产业投资三亿,刘春来又用股份换取来自香江的投资。

另外就是汽车产业了,同样是刘春来投资的重点方向。

在吕红涛看来,刘春来未来应该是准备在这三大产业上做文章。

“三大产业除了基础建设,其它两个产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对技术要求也高啊。”

许志强依然想不明白。

刘春来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

这次直接上马两个大项目。

如果说一开始刘春来一直在向这两个方向发展,他还愿意相信。

可眼前,刘春来没任何基础。

设备及技术全是引进。

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程度。

卫生巾、服装等,都是很挣钱的。

“以前人才缺口限制了。现在没这问题了。果城大学明年开始招生,现在已经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人员,香江那边,也在招聘……”

吕洪涛提醒许志强。

许志强叹了口气。

人才缺口,从一开始就存在。

县里同样也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跟众多项目开工,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就非常大。

“咱们该支持他的发展。”

“我啥时候说不支持他了?”许志强没好气地问吕红涛。“之所以问,只是想不明白,刘春来突然要改革天府机械厂,为什么不提前跟我们商量沟通?”

“跟咱们商量,你能同意?”

吕红涛问许志强。

不能。

肯定不会同意的。

看着他的神态,吕红涛也叹了口气。

“在不同的位置,考虑的问题就不同。咱们考虑县里的发展,何市长考虑整个市的发展,而山城那边,一直争取刘春来到那边投资……算起来,我们在支持上力度上,依然不够r/>

许志强顿时气到了。

这还不够?

为了支持刘春来的发展,蓬县未来超过五十年的财政收入,都被他们给花了。

还不够?

“许书记,这事情,换个角度考虑。刘春来引进的这些产业。哪个不是涉及到很多的厂,可以带动无数就业的?如果在其它地方投资,不管是政策还是贷款,都会得到更大支持,到现在,他没有问县里的银行要一分钱的贷款,投资了多少了?”

吕洪涛问许志强。

除了省里补贴的三千万刘春来要走了。

可那也不是白要。

最终会还的。

“县财政早就被薅空了,目前工资都是一季度发一次,早就怨声载道了。咱们哪里给他提供贷款支持?”

许志强抱怨着。

没钱。

许书记说话都不硬气。

“也正是因为我们这样干,他才留下。现在把汽车制造从天府机械厂分离出来,是最好的。你跟我在任,没什么问题,换了别人来担任呢?双方因为股权不明晰,相处不和谐,最终会如何?”

吕洪涛绕一个大圈子。

就是为了告诉许志强,刘春来这是为了让股权更明晰。

蓬县跟刘春来的合作,特别是之前刘春来承包的。

发展得非常好。

可股权属于谁?

当初刘春来要求明确这个。

县里觉得无所谓。

现在没出问题,是因为吕红涛跟许志强两人依然在任。

股权明晰,才利于后期发展。

刘春来一直重视股权跟经营权。

天府机械厂短短几年,规模扩大了四五倍。

县政府除了提供人员及地皮,几乎没有资金投入。

刘春来把汽车产业拿走。

天府机械厂的股权给了一半给县政府。

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是花钱买咱们不插手。”

“不,他是为了后续发展不被这些麻烦影响。”

吕洪涛很理解刘春来。

“他后续的动作应该会更大。尤其是人事调整方面。”

许志强一时不知道怎么说。

按照他的性格,刘春来跟他商量他不会同意。

他们很快就会退了。

而刘春来要搞一辈子。

刘春来回去的时候,赵玉军刚好去找他。

“船运公司想入股?可以啊。让他们按现有规模溢价买股权就行,只要能保证经营权就行。”

对赵玉军说县运输公司想要入股船运公司。

刘春来一点都不反对。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同时也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

他自己放话的。

只要经营权在手中,没任何问题。

其他股东只有监督权,没有管理权。

被监管无所谓。

企业如果没有监管,在目前野蛮生长时代没问题。

等到进入九十年代,大量民营企业跟外资企业涌入,目前的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让所有企业都受影响。

刘春来是故意放风的。

其他股东,每年老老实实分红就行。

经营权什么的,别想。

“运输公司可是你一手打造的,他们就是看到发展潜力了,想来摘果子。”

赵玉军很不甘心。

不希望有别的股东参与进来。

“是啊,哥,船运公司就是看咱们业务红火,利润高,才想分一笔的。”

刘秋菊经常跟其他单位打交道。

理解他们的想法。

“船运不比汽车运输,想快速做大,连通几个县的物流,仅仅靠咱们自己,需要的时间太长,随着这次几个产业的布局,对物流需求会更高……如果各个县都能分到好处,不仅运输公司发展更快,连几个县的道路建设也会更快。”

刘春来解释着。

经历得多,考虑得就比较全面。

分出去利润,是为了得到更多。

“各个县政府?他们也拿不出多少钱啊!”

赵玉军不理解。

船运公司,本来只是他们家的。

三个股东。

刘春来,刘秋菊,他。

自家产业。

引入别的股东后,就感觉不是自己家的。

拉的货,还都是他们自家工厂生产的。

“拿多少钱就得多少股份,跟各个县运输公司谈没意思,利用联合投资公司,或许让他们把各自的运输公司用来入股……”

成立联合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县出钱的。

不管以后这家公司由四县共同管理、还是由现在尚未成立的国资委来管,反正现在刘春来说了算。

之前一直被刘春来当小金库使用。

用来建设给他产业配套的项目。

基础建设,也是投资有利他产业发展的。

刚好,借着机会反馈一些。

要不然,联合投资公司会破产的。

投资基础建设,回收资金太难。

“其他几个县的运输公司,加起来上百辆汽车,只要有足够的业务……”

刘春来说道。

不仅蓬县没钱,其它三个县财政情况同样不乐观。

“都是为了支持咱们发展,虽然另外三个县不像蓬县一季度发次工资,每个月也只发了一半。”

刘春来解释着。

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整合资源。

赵玉军股份不多,刘秋菊手里却不少。

当初刘春来作为陪嫁给的。

“真要搞公路运输?”

赵玉军向来比较抵触。

在他看来,公路运输远没有船运的利润高。

运输成本是一方面。

现在道路条件太差。

车子在破烂的道路上跑起来,容易坏。

每年维修费用都不便宜。

远没有轮船靠谱。

虽然慢点,可云寨量大啊。

“咱们这么多产业,对物流需求非常高。如果只有船运,从仓库到码头,就得找其它货运公司。他们没活时,问题不大。要是有更高利润的业务,还会优先运输咱们的货物吗?你看看这封电报。”

刘春来递给赵玉军一封电报。

电报是冯松涛发的。

汉口,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转运中心。

各种国内销售的产品,通过船运从蓬县到汉口。

再利用铁路或公路向其它地方中转。

作为一个货物集散地,对于运输力的要求,自然很高。

以前冯松涛那边的办事处,有长期合作的运输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在汉口集散。

对运输力要求更高。

国内汽车生产跟不上需求。

唯一的结果就是涨价。

“怎么涨这么多?”

赵玉军看了电报,递给刘秋菊。

刘秋菊顿时皱起眉头。

作为财务人员,对各种财务数据是敏感的。

电报上,相比之前,汽车运输成本上涨了40%左右。

现在还在涨。

“哥,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刘春来的下属,虽然有她们监管财务,依然容易出问题。

权利太大了。

刘秋菊第一反应就是冯松涛在那边失去了刘千山的监管,往自己兜里扒拉了。

刘春来摇头。

“没任何问题,咱们这边的运费,同样在涨价。周边几个县的运输公司为咱们配套,如果不给咱们运输,就没多少其它活。不过其他的业务,都涨了很多……”

刘春来自然明白,运费涨价是必然的。

未来将会不断上涨。

“汉口的情况,可不是这样,那边有太多的货物需要快速转运。谁的产品先到达市场,就能获得更多客户……船运跟公路运输得结合,这样才是最好的。另外,铁路运输的工作,也不能一直麻烦山城轻工局那边……”

经济越发展,对物流要求越高。

刘春来很清楚物流的重要性。

赵玉军满脸无奈。

“都交给我,我也管不了啊。”

“管不了就交给能管的人去做,你可以依然跑你的船,但是作为负责人,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刘春来说道。

赵玉军在这上面做得还是不错。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可刘春来缺人严重。

宋瑶是刘春来亲自培养的,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依然达不到刘春来的期望。

陈惠琼管人事,没见管得多好,反而暴露出不少问题,她没法绕开人情世故。

后续快速扩张,高层管理一旦出问题,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破产都有可能。

在前世,乐视及其它更多公司因快速扩张,从而导致公司黄了的事例,比比皆是。

刘春来可不愿看到自己的心血消失。

投资汽车跟芯片,是为了早点把技术拿到手。

把基础建设好,等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这些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甚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是真正爆发式增长的时机。

“哥,要不,这事情还是你来张罗?”

看着赵玉军不断地自己递眼色。

刘秋菊终究还是心软了。

明知道哥哥很累。

“玉军这也没有你那样的能力,现在的船运公司人少,他都管理不过来,就只适合跑船……他可别坏了你的事儿。”

“对,我跑船就是了。现在不仅开船没问题,就连修船,也没问题呢!管理啥的,真不行啊!”

赵玉军也急忙开口。

让他干什么,绝对没问题。

可让他像刘春来这样,动脑子,指挥人。

他觉得真的很难。

头痛得很。

管人最难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想法。

远不如机器那样,是什么毛病,解决什么毛病都行。

第839章 刘支书很无奈:我真的是想去包苏联土地种粮种菜,不是去搞坦克的

“有什么不行的?我都干得了,你有什么干不了的?”

刘春来很火大。

“是啊,玉军,你跟咱哥都是读了七年高中的……”

刘秋菊突然开口。

于是乎。

刘大队长黑了脸。

赵玉军只能尴尬地笑着。

七年高中的坎,过不去了。

刘春来为什么跟赵玉军关系好?甚至接受他当自己三妹夫?

就因为了解。

赵玉军除了懒,人还是不错的。

脑瓜子灵活。

“对啊,我读七年高中,你也读了,不会就学啊……秋菊,以后就由你监督他,这段时间,也别让他跑船了。船运公司既然要改成股份制,就由玉军牵头吧。”

手下没人可用。

自己天天掉头发,发际线不断往后移呢。

“哥,舅老倌儿,我真的不行……”

刘春来没理会他。

这事情就这样定了。

“玉军咋愁眉苦脸的?又吵架了?”

吃饭的时候,杨爱群看着赵玉军一直闷闷不乐。

刘秋菊还不时瞪他一眼。

有舅老倌撑腰,加上手里掌握着财政大权等,刘秋菊现在可不是当年的刘秋菊了。

“没呢,我说让哥早点结婚,然后……”

赵玉军看着刘春来,一脸阴险地笑着说道。

于是……

反正相互伤害嘛怕Who?

“以后再在妈面前提这事儿,我保证让你每天做十套卷子,理综跟高数,还有英语,做不完,我保证你会很悲惨……”

好不容易出来了。

刘春来威胁着赵玉军。

赵玉军顿时不吭声了。

换成以前,他不怕。

可现在,惹不起。

舅老倌豪横。

婆娘更是惹不得。

“春来,你逼着玉军学习干啥?你们都是读了七年高中的人,还用得着学习么?”

刘福旺回来,没说去蓉城的事情办得如何。

直接帮着女婿出头啊。

没办法。

夏青两口子跑出去后,信都不写一封。

说是也出国去了。

老四也出国了。

儿子这都成了老光棍,身边女人倒是换了几个。

问题是也不结婚,没有给他生个孙子。

催?

支书能催大队长。

爹能催儿子。

奈何,刘福旺管不了刘春来。

“赵玉军跟你说啥了?”

刘春来没好气地看着老头。

老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给女婿撑腰上面。

不跟自己作对,好像他就感觉不舒服。

好歹,自己才是亲儿子吧。

冒牌的事情,老头能知道?

老头变了。

“他能说啥!你说你,天天逼他学习,几十岁的人了,还学个啥?”

刘福旺问刘春来。

在他看来,自己儿子读了七年高中,所以才这么优秀。

自己女婿,同样是读了七年高中。

依然优秀。

根本不需要学习,完全是浪费时间啊。

让他去多买几条船,不好么?

刘春来哭笑不得。

“我这不是为了他好嘛!运输公司得他来管,我没精力管这么多。自己家里人都不帮着,你看我,都不怕别人说任人唯亲呢。”

理由很充分。

“好歹,他也是读了七年高中的人,你得给点面子啊。”

刘福旺有些没底气。

同样是读了七年高中。

女婿比起儿子,还是差了很多的。

“我给他面子,谁给我面子?运输公司要不你来管?”

刘福旺听到这话,急忙摇头。

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开玩笑呢。

刘支书自认为,自己打江山没问题。

要守江山就不行了。

具体管理上,他根本就不擅长。

他现在发现,跟着刘春来学偷懒,什么事情让手下去办,只需要把控方向。

各种事情就办好了。

手下办得不好,那是他们的问题。

大队支书,不就是负责指导工作,把控方向?

大队的众多公司,他都没怎么具体干涉呢。

“行了,不说他的事。”

刘春来懒得跟老头子继续扯。

赵玉军不想管运输公司。

这是没可能的。

刘大队长抓了壮丁,还能放了?

“你在蓉城那边谈得怎么样?”

直接转移话题。

育种基地,对整个大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小作用。

老头跟大队很多人都是从吃不饱过来的。

即使赚钱了。

依然觉得手中有粮,心里才不慌。

“过两天,农大的几名教授会过来考察,看看咱们这边是否是否做育种基地,如果没问题就做前期准备工作。”

刘福旺就把去农大的情况说了。

育种基地不仅是为了种粮食。

也是一个有着很大利润的产业。

去蓉城前,刘春来就跟老头子沟通过。

充分介绍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有贺炎钧的介绍,加上保证充分的经费供应。

事情自然好办。

这年头,国家给的经费很少。

别说大学,就连各个重点科研院所,经费都不多。

随时都在上演科研院所的领导干部跟核心技术骨干扛着铺盖卷儿去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办公室外面要经费的事情。

农大经费更少。

在大队搞育种基地,研究经费都由大队出。

农大自然不会放弃机会。

“你说了,咱们需要的不只是粮食种子,尤其是蔬菜种子吧?”

刘春来问道。

“说了,不过他们更在意水稻种子。丘陵地带育种,目前没有专门的研究组,他们也准备搞这样的课题。”

刘福旺说道。

“你承诺每年多少经费?”

“前期阶段每年最多十多、二十万。”

刘春来一听,还行。

老头子没有比着自己搞电子项目那样,动不动就几百万地给。

大队的财政,根本支撑不起。

一、二十万不多。

也不会让自己掏腰包补贴。

而且很快就能把投资搞回来。

“那这事情还是你负责,按照他们的要求弄。即使不适合水稻育种,蔬菜育种,也得搞。那个才是关键。”

刘春来提醒老头。

要想保持跟农大的合作。

必须在这边有研究中心。

“搞什么蔬菜种子研究?咱们现在的种子难道差了?浪费钱呢!”

刘福旺可不想在蔬菜种子上投入。

农村里种菜,都是自己留种子。

几千年都这样过来的,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大队现在种植的各种蔬菜,不都是自己育种的么?

“爹,咱们不能只顾眼前。不管是粮食,还是蔬菜,必须要培养优质高产及防病虫害的。哪怕他们培育的种子能提升10%的产量,每年也会多很大的收益。”

刘春来劝着老头。

老头舍不得在这上面花钱,他能理解。

刘福旺跟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也明白优质种子对产量提升有着莫大关系,病虫害等都有很好抗性。

大队的蔬菜种子,同样经过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筛选,然后集中育种的。

他不认为有必要在这上面投入资金。

“你把高级管理人员都召集回来,外面的事谁负责?不怕出问题?”

刘福旺转移了话题。

不想为了这事情跟儿子吵架。

刘春来没回答。

只是看着老头子。

老头子刚回来,事情就了解的一清二楚。

消息很灵通嘛。

老头被刘春来看得心中发毛。

“我不是要干涉你的事情。这不是准备去苏联看看么。那边地广人稀,土地荒着可惜了。到时候去那边直接种蔬菜、粮食,运输成本就降低了……”

老头尴尬地解释着。

意思就是怕刘春来这边又出乱子。

影响他到苏联的行程。

“你走了,大队的事谁管?”

刘春来没精力操心大队的事。

众多产业已经让他劳心劳力的,发际线都开始往后移了。

钓鱼的时间都没了。

“大春管啊!平时,大队的事也是他在管。”

刘福旺尴尬地说道。

他也觉得自己这个支书有些不称职了。

刘春来担任大队长职务,几乎没管过大队的事。

大队长的活都交给了大队长助理――刘大春同志。

结果,刘福旺也把事情交给了刘大春。

“他管也行,要不,我把大队长位置让给他?”

刘大春还是不错的。

“别!他做事倒是不错,可不盯着,就不行。再加上目前还打着光棍,大队里的人也不会买他账。现在这样挺好的。”

刘福旺急忙阻止。

倒不是他霸着职务不松手。

刘大春在大队,根本就没有刘春来跟刘福旺的威望。

现在他管着大队,所有社员都会给面子,是因为都知道刘大春是刘春来的手下。

要是刘大春成了队长,大队好像就跟刘春来没啥关系了。

能管得了才是怪事。

“对了,爹。大春这婚事……”

想着刘大春还光着,刘春来很好奇。

老头现在主抓大队婚姻的事情。

因为当初自己发誓了,做最后一个光棍。

老娘很多时候都会客串红娘的。

可刘大春这老光棍,还单着。

“别提了,这狗曰的!现在眼光高了,寡妇年龄大了都瞧不上,想找年轻女娃,谁家会同意?”

一说到这事情,刘支书就很上火。

刘春来突然不知道怎么说了。

刘大春这追求……

刘福旺不想提这事。

“你把管理人员召回来干什么?”

“集中培训,现在要扩大天府机械厂,成立几个事业部,急需人手。”

刘春来把天府机械厂的安排给老头子说了。

事情没通过老头子就办了。

当初天府机械厂也是老头子弄到手的。

就担心他会闹腾。

结果,老头一副跟自己没关系的样子。

“你安排了就行,天府机械厂规模越来越大,不改革不行。我相信你。”

刘春来很意外。

老头子居然在这事上都不插手了。

“不是我不想插手,关键是我管不了啊。跟土地有关的事,我倒能拿主意。”

刘福旺一脸无奈。

搞农业种植什么,他是在行的。

管企业,搞未来规划等,他真不行。

更不要提管理什么的。

插手太多,会让人觉得可以借着他的存在来跟刘春来唱对台戏。

刘春来觉得老头有些陌生。

这觉悟,这水平,越来越高啊。

“你都同意让我建机场了……再说了,你搞这些产业,资金缺口大,压力也大,我不能让你再闹心不是。以前倒是我急切了……”

刘福旺说得真诚。

最早他确实喜欢瞎搞。

刘春来也不反对,都帮着给弄。

然后一大堆产业。

结果,缺人了。

刘支书也发现,自己管不了了。

“啥时候给我安排安排,我去苏联一趟。”

老头子现在一心想去苏联。

“你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去,宋瑶在那边……边境上也有办事处。”

刘春来现在不阻止老头去那边。

留在家里,到时候又有什么新奇想法。

自己闹心。

老头子也不再过问他把高级管理人员召集回来的事情。

“爹,你不会想去苏联搞坦克回来吧?”

刘春来突然问刘福旺。

刘福旺愣了。

暴跳如雷。

“谁特么的造我谣?啥时候老子说去苏联搞坦克?坦克那东西,能说搞就搞的吗?”

刘福旺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

反应很大。

让刘春来一时间也有些愣。

不知道老头为什么反应如此剧烈。

这也证实了,老头是真的想去苏联搞坦克。

所谓去苏联承包土地种粮食、种蔬菜,都是扯淡。

搞坦克!

才是老头子的目的。

“爹,这事不是我说你,坦克这东西,真不能瞎整。咱们大队的民兵,估计到时候武器都得上缴。”

刘春来提醒老头。

武器不像其他东西。

国家还没禁抢,大队的民兵已经让刘福旺扩大到一个连的规模。

真正的战斗连。

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三门60毫米迫击炮不说。

老头还让原来大队的铁匠铺铸造了八门土炮……

每年都有集训。

甚至,各工厂也编了民兵预备队,大多数工人每天早晚队列训练。

隔三岔五,还拉出来进行越野什么的。

刘春来懒得管,不代表他能任由老头子去瞎折腾。

刘支书的民兵队伍,是准备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呢。

“真没有!我真的只是想去看苏联的土地。不是说那边土地肥沃,种子撒在地里都能有好收成嘛。”

刘福旺急忙辩解。

他要让儿子知道,自己并不是为了去搞飞机、坦克什么的。

真的只是为了去种粮食蔬菜。

要不然,不让自己去了……

刘春来看着他,根本不信。

可想着,高管都回来了,老头子整天仗着是自己老子,跟自己唱对台戏,自己还没发收拾他。

要去苏联,让他去吧!

刘春来就不相信,老头真的能把坦克给搞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