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不到千万美元的图-154,你们好意思要5000万美元?(1/2)

“刘,我觉得,对那些技术人员,没有必要那么好!”

布里维奇提醒刘春来。

“那样成本太高了。”

“他们是为我们干活的。我们提供的福利待遇,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另外,布里维奇同志,我们不希望你对这些专家跟技术人员太苛刻……”

刘春来提醒着对方。

随后扭头看向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

“咱们能私下谈谈这事情吗?”

显然。

刘大队长不希望布里维奇在这里。

布里维奇极其不情愿。

谈重要事情,自己不在场?

刘春来态度很坚决。

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

“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来,布里维奇是值得信任的。以后这边,他将会是我们的代言人。”

季米诺夫感受到了刘春来对布里维奇的态度不友好。

布里维奇是他们的联络负责人。

这边的苏联人员都归他管呢。

“之前咱们谈的合作方式,得改变一下。”

刘春来看着季米诺夫。

一脸严肃。

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两人疑惑地看着他。

改变什么?

“关于你们对从苏联过来的技术人员抽成问题。”

刘福旺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这是剥削!”

完全就是剥削!

资本家的邪恶手段。

“说说你的想法。”

季米诺夫疑惑不已

这方式还是刘春来告诉他们的。

当然,刘春来没说具体抽多少。

“你们招人,我们给了佣金。还从每个人身上收取佣金,这也没什么。可每个月佣金高达三分之一的工资。”

刘福旺黑着脸看着两人。

“这将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跟工作效率,很不利我们未来发展。”

刘支书很不待见这种方式。

季米诺夫等人成立了一个劳务公司。

专门输送技术人员到这边。

技术人员都是跟劳务公司签合同。

这边的工资由刘春来结算给劳务公司。

劳务公司先扣除佣金,再把剩下的钱发放到技术人员家人手中。

按季米诺夫跟技术人员们签订的劳务合同。

只要他们一直在这边上班,劳务公司就会一直抽取佣金。

难得的,父子两在这事上统一了态度。

而且没有商量。

季米诺夫解释着:“这些人到这边各种费用都我们承担,返程费用、每年探亲假路费也由我们承担……”

他很委屈。

同样,佣金这块。

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都不愿放手。

苏联境内,100美元每个月的工资并不算很低。

现在苏联大部分工厂已停工。

连军工企业的生产都受到严重影响,更不说民品产业。

普通人购买能力有限。

汽车厂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是政府部门采购。

私人采购的几乎没有。

大多数汽车厂,早已停工。

“现在能给他们一份工作,每个月有收入,还是外汇,足够让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家人,都是贡献了。”

季米诺夫说道。

他们认为,能给技术人员们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非常不错了。

这笔佣金抽成,属于卡列科夫斯基跟季米诺夫个人所有。

“以后每年探亲费用,我们承包。希望你们变更合同,一年600美元,对于一个人来说,足够了。”

刘春来看着对方。

一脸严肃。

算上他给的,每个人的中介费用高达800美元!

这可是八十年代!

相当于贩卖人口了。

如果季米诺夫两人死咬着不松口。

并不适合长期合作。

越到后面,双方的交易规模越大。

每年至少是好几亿。

对方为了追逐个人利益,甚至不考虑后果,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刘春来的发展。

“我们会扩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各个领域都会涉及。这点人员,是不够的。”

刘福旺再一次开口。

对这事情,他比谁都明了。

技术人员,那得如同祖宗一样供着。

宋瑶翻译时,把两人的语气及神态模仿的维妙维俏。

这让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两人也意识到,刘春来父子两不是为了压价谈判。

态度真的很坚决。

“刘,这并不影响你们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帮他们出头呢?他们在苏联境内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卡列科夫斯基问道。

在他看来,刘春来完全是狗拿耗子。

“将来还需要更多技术人员,为节约成本,工资待遇的预算不会太高。他们拿到的工资本就不高,你们再抽掉一部分,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严重影响。”

刘春来看着两人。

毫不客气。

不管你们如何,至少不能影响我这边。

“这事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不行……后期合作肯定会受到影响。”

刘春来不是威胁对方。

这批苏联技术人员的到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苏联国内目前的真实情况。

苏联政府都不太在意他们技术人员出国。

或许,是因为并不是搞军事工业的。

苏联其他不多,技术人员多。

这些人在苏联境内,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

来了这边,生活有保障。

工作也不累。

可如果被压榨得太厉害,看不到未来,谁愿意认真干活?

“行,这问题我们会考虑。”

季米诺夫点头。

“咱们现在是不是谈谈图-154的交易?”

是刘春来主动找他们谈的。

现在没外人在场。

该谈图-154的价格问题了。

谈这事情,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也并不希望有外人在场。

价格谈判中,不只是为达科集团争取利益。

更多的是争取个人能得到的好处。

“短期内,我们无法组织出交换一架飞机的货物。”

刘春来明确表示。

“你们也看到,我们产能有限,原本计划通过一段时间合作,双方彼此都有更深入了解,我们生产规模也扩张,再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刘春来很诚恳地说道。

根本没想到图-154能这么快搞到手。

这也跟他之前用好处换取对方工作积极性有着莫大关系。

“一架图-154客机,市场售价4800万美元,不到5000万美元。”

卡里夫斯基说道。

刘春来一脸玩味的笑容看着他们万美元?

特么的抢钱呢!

“这价格,没法谈,我们宁愿用这钱去买西方飞机或租赁。”

刘春来摇头。

“以货易货,这样的价格,我们根本没什么利润。”

卡列科夫斯基提醒刘春来。

在货物上,刘春来已经赚了不少了。

“多少?这么贵!”

刘福旺瞪大了眼睛。

飞机虽然庞大,他看着都流口水。

在刘支书眼里,这样的飞机,最多一两千万。

而还是软民币。

结果,对方告诉他。

一架飞机近5000万。

还特么的是美元!

他哪知这价格属于市场正常价格。

“直接说能合作的价格吧。”

刘春来叹了口气。

两人对视了一眼,沉默了好一阵。

季米诺夫说道:“3800万美元,是我们能承受的底线。你们提供的货物,希望由我们来选择种类跟数量,价格再降低一些……”

刘春来摇头。

没法谈。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民币正不断地贬值。

现在100美元能兑换380元人民币。

照对方的报价,一架飞机会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即使比购买波音或空客同类型飞机便宜一半,依然不符合刘春来的想法。

空客跟波音,也才两亿多。

麦道更便宜一些。

“我们提供的可是最新的图

“我们不需要全新的图-154。”刘春来摇头拒绝。“两年前,我国引进6架图-154,都是全新的,而当时价格不到5千万人民币年,空军引进了6架图

引进图-154的价格,刘春来是清楚的。

只不过,那时直接给的是外汇。

而且当时100美元兑换人民币不到300元。

折算的价格,也只不过一千多万美元。

对方给出的价格,根本就没法谈。

双方第一次谈没谈拢。

“春来,这飞机真这么贵?”

离开会议室后,刘福旺问刘春来。

以老头的想法。

用这样高的价格买一架飞机太浪费。

哪怕想把他的民兵变空降兵。

成本也太高了。

有这钱,要是能买到坦克,还不如多买几辆坦克。

把自己的民兵变成装甲兵。

“爹,飞机本来就贵,他们报的价格是官方价,不过这样的交易不值。”

刘春来说道。

“太贵了,不要得了。”

刘福旺说道。

老头子忘记了之前看到图-154,流着口水说不管多少钱也要把这飞机给拿下。

“这价格比国际上的价格已低了不少。”

宋瑶看着刘春来。

宋瑶对飞机的价格的了解,刘春来并不意外。

“确实比国际价格低不少……可咱们的客户是川航。最多能出6千万,7千万不到一架。图-154有着很多缺陷……现在各种设备及生产线,国内都觉得西方更加先进。宁可花高价引进西方的飞机。”

刘春来说的是事实。

图-154是苏系。

国内认为,苏联已经全面落后西方国家了。

价格上如果没有足够的优势,基本上是没有客户的。

“这样一来,咱们的利润并不是很大啊。”

宋瑶顿时明白了刘春来的意思。

“可他们不愿降价怎么办?”

“不愿降价,就不谈。”

刘春来平静地说道。

关于500个车皮轻工产品换4架图-154的事情。

虽然有着无数个版本。

刘春来却知道不少内情。

4架图-154的贸易,牟大佬每架的利润至少都有2000万到2500万。

而川航当时购买的价格,是6200万。

即使算上组织货源以及把那些货物卖出去的利润。

以目前的汇率。

一架图-154也不可能超过1200万美元的。

“老板,您心中的底价是多少?”

宋瑶问道。

“不超过3000万人民币的货物r/>

宋瑶觉得,没法交流了。

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不到一千万美元的差距。

“是不是觉得很低?”

刘春来问宋瑶。

宋瑶点头。

没说话。

“咱们不能只考虑飞机本身价值。得考虑货物出口到苏联境内创造的利润。季米诺夫等人能得到的,不只是金钱方面好处,要不然,你以为他们这么积极?”

刘春来向宋瑶耐心地解释。

要培养宋瑶,很多东西都得告诉宋瑶。

以便宋瑶有所借鉴。

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站得更高。

宋瑶听完,完全没想到到这方面。

“难道,他们还能借着机会捞取政治资本?”

“对。”

刘春来点头。

“不仅如此,苏联国内重工业发达,民航客机的生产本来就太多。放在那边也是闲置着,很多飞机都是在亏本运营,以前国家经济没出问题的时候,看不出来。现在不同了……要不然,季米诺夫等人能这么快搞到飞机?并且他们又不会支付多少成本……”

对方飞来这架飞机。

就是借着机会,准备试探底价的。

利润足够高。

未来会有更多飞机交易。

宋瑶心中顿时明了。

为什么刘春来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甚至在之前谈判时,价都没报。

一旦这次的价格达成,将会是未来大规模交易的基础价格。

即使有涨幅或是降价都不会太多。

果然,自己男人还是狡猾。

自己需要学的,太多了。

季米洛夫跟卡列可夫斯基两人回到房间,布里维奇正在等着他们。

“老板,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我明明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的利益考虑,帮着他们节约成本……可他……”

布里维奇很难理解刘春来的态度。

他站在刘春来等人的角度上,帮他们节省成本呢。

来之前,卡列科夫斯基跟季米诺夫就告诉他,必须得到刘春来的信任。

否则会影响后续合作。

一来,对方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

还怎么搞?

“他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咱们对工人太苛刻,使他们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的是刘春来的发展。”

卡里克夫斯基叹了口气。

他其实也明白。

季米洛夫眉头拧在一块,看着他。

“你的意思,是接受他的条件?如果接受了,咱们损失可不少!”

布里维奇并不知道。

两位老板谈的损失是什么。

接受什么条件?

损失什么?

等季米洛夫解释后,才瞪大眼睛看着两人。

他只是两人的手下。

在这事上没有发言权。

第834章 技术人口交易规模扩大,限制刘大队长发展的人才缺口终于得到解决

“咱们在每个人身上抽佣一年,再加上运作经费,每个人为我们创造超过800美元的利润。如果能从国内招聘超过10000名技术人员过来呢?”

卡里克夫斯基问季米洛夫。

季米洛夫也瞪大了眼睛。

张大的嘴,能塞下一个拳头名技术人员!

尤其布里维奇。

更是目瞪口呆。

这想法,太疯狂了。

“不可能!他们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技术人员跟技术工人。”

季米诺夫不相信地摇头。

开玩笑呢。

刘春来现在的产业虽然大,可技术岗位有多少?

“不,他们涉及的产业很多。即使刘春来用不上,他们县里其他的单位难道用不上?咱们前几天参观蓬县各种产业,工业基础太薄弱,技术力量太差……如果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发展中……”

卡列科夫斯基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的意思,两人都明白了。

刘春来不一定能用到上万名技术工人。

整个蓬县呢?

甚至,果城市甚至山城。

这市场太庞大了。

这么庞大的市场,贩卖十万技术工人过来……

“所以咱们这边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那么,谁还愿意到这边来帮我们赚钱人。

那可是600万美元!

这比任何业务都更挣钱。

布里维奇觉得不可思议。

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苏联国内有多少技术人员?

几千万!

要是……

他不敢想下去了。

“那这……”

布里维奇呼吸有些急促。

“以后对他们好点,改变你对他们的态度。在这边,只要不影响刘春来太大利益,尽量帮我们的人争取利益……他们不仅是给我们赚钱的同志,更是我们的同胞。”

卡里克夫斯基再次叹了口气。

如果不是国内经济情况恶化,很多工厂停工。

技术人员们连饭都吃不起。

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上万公里外的中国来工作?

“你去跟几名负责人沟通一下,调整策略,合同这块,重新做,告诉他们……”

季米洛夫对着布里维奇吩咐。

布里维奇丝毫都不拒绝。

之前对技术人员们态度确实不好,可他也没有特别过分。

这还没开始呢。

第一批过来的人员不算多。

及时作出调整。

这些人是给他们挣钱的。

管理团队,有20%的佣金分成。

对于布里维奇跟其他管理人员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为了避免在工作中,让刘春来等人指出毛病,所以他们才采取这样的态度。

布里维奇走了。

去找其他管理人员,跟他们商量如何调整态度。

季米洛夫等他走了,才问卡里克夫斯基:“关于飞机的价格,你怎么看?”

“之前商量的价格不行,刘春来很抵触……”

卡列科夫斯基摇头。

刘春来实在是太精明了。

“他们找到了买家,要不咱们直接跟那边谈?”

季米洛夫舔了舔嘴唇。

川航的人,他们已经接触过。

虽然不深入。

完全可以就此展开谈判。

如果跟对方搭上线,直接把刘春来这个中间商抛开。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川航少支付一些。

他们得到更多利润。

卡列科夫斯基看着季米洛夫,脸上浮现玩味的笑容,却什么话都没说。

“怎么?难道有问题?这样对我们跟买家都是好事。”

季米诺夫说道。

在他看来,刘春来这个中间商太狠了。

“问题很大!刘春来明知咱们可能会抛开他跟买家接触,依然还让咱们直接接触买家,你觉得,以他的精明,会没有任何后手?”

卡列科夫斯基的话,让季米洛夫愣了。

想到严重的后果,额头上冷汗瞬间冒了出来。

他们能跟刘春来达成协议,是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

中苏两国政府都缺乏外汇。

要不然,川航可以直接用外汇到苏联购买飞机。

更没他们什么事情。

他们一旦干了这事跟刘春来达成的贸易协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刘春来的货,都是苏联国内极度缺乏的。

他们能搞到飞机,其他人在苏联国内只要有人脉关系,也能搞到。

“如果真那样干,咱们失去的可不仅是跟刘春来的合作。未来庞大的收益,还有咱们跟国内那些官员间的关系,都会失去……”

卡列科夫斯基严肃地说道。

后果太严重。

他们根本就承受不起。

“可他把价格压得太狠,咱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回去不好交代啊。

哪怕货物运回去有很高的利润。

飞机价格太低,确实不太好交代。

“之前合作,他同样在压低价格,不管是咱们,还是公司,吃亏了吗?”

卡列科夫斯基问季米洛夫。

季米洛夫摇头。

猛然想起,当初刘春来说,在公开合作中,他们谈的在都属于国家的。

只有个人得到的,那才是实在的。

何国华等人没有在葫芦村留着。

这几天一直住在蓬县,商讨后续的发展。

山城轻工局跟其他几个县已经达成了协议,瓜分了刘春来的配套厂。

对双方来说,皆大欢喜。

甚至,山城轻工局拿到核心厂后,还大方地拿出一些效益不是很好,技术不是很先进的厂,给几个县来充实技术基础。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咱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技术人员,随着后续的发展,技术人员缺口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听完几人的汇报,何国华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刘春来跟蓬县的发展,紧密联系着。

一直以来,都因为技术人员培训跟不上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所有产业的发展。

其他三个县,将会增加不少工业产业。

技术工人这块,山城自己都不够。

面临的缺口更大。

不解决,后续会出现很大麻烦的。

“刘春来引进的芯片厂及正在筹建的VCD厂,都是新建,技术人员在整个市里,都找不到几个。山城能提供的也有限……”

许志强点头。

赞成何国华的看法。

随后提议:“何市长,咱们可以向刘春来学习,跟苏联人交易,让他们提供技术人员。”

刘春来缺人,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无奈下,开始从苏联买技术人员。

“对!苏联的技术人员成本要高些,不过他们在苏联国内温饱都成问题,到咱们这边上班应该没问题,温饱解决了,钱还不少挣。前期由他们支撑,让他们帮着培训技术工人……”

吕洪涛也是这样的想法。

即使把全市所有出去的人招回来。

也没多少。

要专业对口,就更难了。

明年果城大学才会进行第一届招生。

县里的中专扩招,也得等到明年。

以大学跟中专的人才培养周期,根本就来不及。

总不能等三四年吧。

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这样能行吗?”

何国华有些忐忑。

国内人才缺口太严重了。

前几年如果解决了缺口问题,果城市都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有什么不行的?”许志强可不管眼前是上级领导,“刘春来从苏联运搞回来的技术人员,已经投入到生产岗位。而唯独麻烦的,就是对翻译要求比较高……不过嘛,技术人员,大体上能通过图纸进行交流……”

这两天,他一直在观察。

刘春来第一批引进的技术人员,只过来了100多名。

有部分属于专家级别的。

直接投入到了天府机械厂的汽车设计研发团队中。

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解决人才缺口的门。

在国内,什么地方都搞不到这么多技术人员。

国内不行,国外可以啊。

相比香江招聘的人员,苏联技术人员价格更低。

“刘春来弄的那些人,都向达科集团支付了一笔佣金的……”

何国华很清楚这些技术人员的来历。

之前还笑话刘春来,搞人口贩卖。

哪里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也会学刘春来。

走这条路子?

“这样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为什么不能用?人才,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刘春来面对一帮领导的询问。

很难理解他们在想什么。

国内搞不到人。

国外能搞到。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难道你们担心泄露机密?”

刘春来见几人不吭声,问道。

他都感觉这事情好笑。

整个果城市,有什么军事机密泄露的?

从苏联过来的人员,即使用工单位不干涉。

苏联过来的管理人员,也会干涉的。

他们安排的人员如果不努力工作,没法创造价值,会影响到后续的人才交易合作。

至于机密?

果城市一个农业市。

机械加工厂都没有几个。

没有军工厂,也没有军工科研单位。

不存在泄密的。

至于经济状况啥的,更是不用担心。

地处西南腹地。

本来就是贫困地带。

“这么说来,这是目前我们解决人才缺口最好的办法?”

何国华问刘春来。

“你之前早就在打这个算盘了吧?要不然也不会现在这样突然加快发展速度。”

吕红涛倒是考虑得多一些。

缺人。

不只是他们缺。

全国都缺。

恢复高考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即使每年都在扩招。

培养人才的速度,跟不上发展需求的。

“倒不是早在打这主意。那时候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呢。”

刘春来竭力否认。

“苏联的技术人员,最顶级的或是设计到军工系统的,咱们别指望。普通技术人员跟研究员,问题不大。他们也得吃饭……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翻译。”

“这个好办,先找一批学外语的。明年果城大学,招聘一批俄语专业。”

何国华说道。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一开始规模肯定不会太大的。

“扩大技术人员交易规模?”

季米诺夫听完刘春来的新交易,诧异地看着卡列科夫斯基。

这家伙难道有未卜先知能力?

以前的卡列科夫斯基可没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

“这不叫交易。他们需要工作养家糊口,给你们国家赚外汇,而我们恰好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刘春来可不会承认这是生意。

“费用呢?”

季米诺夫问道。

这可是大生意啊。

果城市这么多工厂,搞几万人,都没问题。

每个人八百美元。

多么庞大的一笔数字!

“老规矩,你们抽成,只能抽一年!”

刘春来说道。

两人顿时大喜。

这是他们自己的生意。

组建一个劳务公司,每年往这边输送人员。

那是多么庞大的收益。

“春来同志,这一年可是六百美元,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占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

何国华有些担忧。

“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外汇。”

果城市除了刘春来这边,只有丝绸等产品出口。

外汇额度不多。

“用产品支付就可以。这个可以后面谈。要是把价格压得太低,季米诺夫他们也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的。另外,我们需要考虑把这些技术人员长期留下来,没有对比,他们怎么知道谁更好?”

刘春来说道。

技术人员,那可是财富。

看起来,他们需要支付不小的代价。

这些技术人员未来能创造的价值,远超过这个数。

“那么,一年内,数量多少?我们可以把抽佣降低到八个月。”

商量后,季米诺夫等人跟刘春来重新坐在了一起。

双方需要签订合同。

“还有就是支付的问题。”

卡列科夫斯基说道。

他们已经表达了足够的诚意。

“支付,两种方案,我们可以用产品来支付他们的工资,也可以直接支付外汇……”

“我们需要产品。”

季米诺夫毫不犹豫地说道。

什么外汇不外汇的。

庞大的苏联,不缺这么每年几百万美元的外汇。

他们捏着太多外汇,也没有多少作用。

产品支付,能得到的利润更高。

“先期提供两千人,能进行简单中文交流最好;半年时间内到位;至于后期,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工作成果来考虑新的数量……”

何国华说道。

这是市里的决定。

介绍费这块,这些人员,将会由市里负担。

而人才的分配,则是优先刘春来这些产业。

钱不多。

市里为了表示支持,在没钱的情况下,依然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发展起来,创造的税收,都远不止这点。

“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