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不到千万美元的图-154,你们好意思要5000万美元?(1/2)
“刘,我觉得,对那些技术人员,没有必要那么好!”
布里维奇提醒刘春来。
“那样成本太高了。”
“他们是为我们干活的。我们提供的福利待遇,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另外,布里维奇同志,我们不希望你对这些专家跟技术人员太苛刻……”
刘春来提醒着对方。
随后扭头看向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
“咱们能私下谈谈这事情吗?”
显然。
刘大队长不希望布里维奇在这里。
布里维奇极其不情愿。
谈重要事情,自己不在场?
刘春来态度很坚决。
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
“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来,布里维奇是值得信任的。以后这边,他将会是我们的代言人。”
季米诺夫感受到了刘春来对布里维奇的态度不友好。
布里维奇是他们的联络负责人。
这边的苏联人员都归他管呢。
“之前咱们谈的合作方式,得改变一下。”
刘春来看着季米诺夫。
一脸严肃。
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两人疑惑地看着他。
改变什么?
“关于你们对从苏联过来的技术人员抽成问题。”
刘福旺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这是剥削!”
完全就是剥削!
资本家的邪恶手段。
“说说你的想法。”
季米诺夫疑惑不已
这方式还是刘春来告诉他们的。
当然,刘春来没说具体抽多少。
“你们招人,我们给了佣金。还从每个人身上收取佣金,这也没什么。可每个月佣金高达三分之一的工资。”
刘福旺黑着脸看着两人。
“这将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跟工作效率,很不利我们未来发展。”
刘支书很不待见这种方式。
季米诺夫等人成立了一个劳务公司。
专门输送技术人员到这边。
技术人员都是跟劳务公司签合同。
这边的工资由刘春来结算给劳务公司。
劳务公司先扣除佣金,再把剩下的钱发放到技术人员家人手中。
按季米诺夫跟技术人员们签订的劳务合同。
只要他们一直在这边上班,劳务公司就会一直抽取佣金。
难得的,父子两在这事上统一了态度。
而且没有商量。
季米诺夫解释着:“这些人到这边各种费用都我们承担,返程费用、每年探亲假路费也由我们承担……”
他很委屈。
同样,佣金这块。
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都不愿放手。
苏联境内,100美元每个月的工资并不算很低。
现在苏联大部分工厂已停工。
连军工企业的生产都受到严重影响,更不说民品产业。
普通人购买能力有限。
汽车厂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是政府部门采购。
私人采购的几乎没有。
大多数汽车厂,早已停工。
“现在能给他们一份工作,每个月有收入,还是外汇,足够让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家人,都是贡献了。”
季米诺夫说道。
他们认为,能给技术人员们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非常不错了。
这笔佣金抽成,属于卡列科夫斯基跟季米诺夫个人所有。
“以后每年探亲费用,我们承包。希望你们变更合同,一年600美元,对于一个人来说,足够了。”
刘春来看着对方。
一脸严肃。
算上他给的,每个人的中介费用高达800美元!
这可是八十年代!
相当于贩卖人口了。
如果季米诺夫两人死咬着不松口。
并不适合长期合作。
越到后面,双方的交易规模越大。
每年至少是好几亿。
对方为了追逐个人利益,甚至不考虑后果,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刘春来的发展。
“我们会扩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各个领域都会涉及。这点人员,是不够的。”
刘福旺再一次开口。
对这事情,他比谁都明了。
技术人员,那得如同祖宗一样供着。
宋瑶翻译时,把两人的语气及神态模仿的维妙维俏。
这让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两人也意识到,刘春来父子两不是为了压价谈判。
态度真的很坚决。
“刘,这并不影响你们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帮他们出头呢?他们在苏联境内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卡列科夫斯基问道。
在他看来,刘春来完全是狗拿耗子。
“将来还需要更多技术人员,为节约成本,工资待遇的预算不会太高。他们拿到的工资本就不高,你们再抽掉一部分,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严重影响。”
刘春来看着两人。
毫不客气。
不管你们如何,至少不能影响我这边。
“这事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不行……后期合作肯定会受到影响。”
刘春来不是威胁对方。
这批苏联技术人员的到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苏联国内目前的真实情况。
苏联政府都不太在意他们技术人员出国。
或许,是因为并不是搞军事工业的。
苏联其他不多,技术人员多。
这些人在苏联境内,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
来了这边,生活有保障。
工作也不累。
可如果被压榨得太厉害,看不到未来,谁愿意认真干活?
“行,这问题我们会考虑。”
季米诺夫点头。
“咱们现在是不是谈谈图-154的交易?”
图
是刘春来主动找他们谈的。
现在没外人在场。
该谈图-154的价格问题了。
谈这事情,季米诺夫跟卡列科夫斯基也并不希望有外人在场。
价格谈判中,不只是为达科集团争取利益。
更多的是争取个人能得到的好处。
“短期内,我们无法组织出交换一架飞机的货物。”
刘春来明确表示。
“你们也看到,我们产能有限,原本计划通过一段时间合作,双方彼此都有更深入了解,我们生产规模也扩张,再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刘春来很诚恳地说道。
根本没想到图-154能这么快搞到手。
这也跟他之前用好处换取对方工作积极性有着莫大关系。
“一架图-154客机,市场售价4800万美元,不到5000万美元。”
卡里夫斯基说道。
刘春来一脸玩味的笑容看着他们万美元?
特么的抢钱呢!
“这价格,没法谈,我们宁愿用这钱去买西方飞机或租赁。”
刘春来摇头。
“以货易货,这样的价格,我们根本没什么利润。”
卡列科夫斯基提醒刘春来。
在货物上,刘春来已经赚了不少了。
“多少?这么贵!”
刘福旺瞪大了眼睛。
飞机虽然庞大,他看着都流口水。
在刘支书眼里,这样的飞机,最多一两千万。
而还是软民币。
结果,对方告诉他。
一架飞机近5000万。
还特么的是美元!
他哪知这价格属于市场正常价格。
“直接说能合作的价格吧。”
刘春来叹了口气。
两人对视了一眼,沉默了好一阵。
季米诺夫说道:“3800万美元,是我们能承受的底线。你们提供的货物,希望由我们来选择种类跟数量,价格再降低一些……”
刘春来摇头。
没法谈。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民币正不断地贬值。
现在100美元能兑换380元人民币。
照对方的报价,一架飞机会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即使比购买波音或空客同类型飞机便宜一半,依然不符合刘春来的想法。
空客跟波音,也才两亿多。
麦道更便宜一些。
“我们提供的可是最新的图
“我们不需要全新的图-154。”刘春来摇头拒绝。“两年前,我国引进6架图-154,都是全新的,而当时价格不到5千万人民币年,空军引进了6架图
引进图-154的价格,刘春来是清楚的。
只不过,那时直接给的是外汇。
而且当时100美元兑换人民币不到300元。
折算的价格,也只不过一千多万美元。
对方给出的价格,根本就没法谈。
双方第一次谈没谈拢。
“春来,这飞机真这么贵?”
离开会议室后,刘福旺问刘春来。
以老头的想法。
用这样高的价格买一架飞机太浪费。
哪怕想把他的民兵变空降兵。
成本也太高了。
有这钱,要是能买到坦克,还不如多买几辆坦克。
把自己的民兵变成装甲兵。
“爹,飞机本来就贵,他们报的价格是官方价,不过这样的交易不值。”
刘春来说道。
“太贵了,不要得了。”
刘福旺说道。
老头子忘记了之前看到图-154,流着口水说不管多少钱也要把这飞机给拿下。
“这价格比国际上的价格已低了不少。”
宋瑶看着刘春来。
宋瑶对飞机的价格的了解,刘春来并不意外。
“确实比国际价格低不少……可咱们的客户是川航。最多能出6千万,7千万不到一架。图-154有着很多缺陷……现在各种设备及生产线,国内都觉得西方更加先进。宁可花高价引进西方的飞机。”
刘春来说的是事实。
图-154是苏系。
国内认为,苏联已经全面落后西方国家了。
价格上如果没有足够的优势,基本上是没有客户的。
“这样一来,咱们的利润并不是很大啊。”
宋瑶顿时明白了刘春来的意思。
“可他们不愿降价怎么办?”
“不愿降价,就不谈。”
刘春来平静地说道。
关于500个车皮轻工产品换4架图-154的事情。
虽然有着无数个版本。
刘春来却知道不少内情。
4架图-154的贸易,牟大佬每架的利润至少都有2000万到2500万。
而川航当时购买的价格,是6200万。
即使算上组织货源以及把那些货物卖出去的利润。
以目前的汇率。
一架图-154也不可能超过1200万美元的。
“老板,您心中的底价是多少?”
宋瑶问道。
“不超过3000万人民币的货物r/>
宋瑶觉得,没法交流了。
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不到一千万美元的差距。
“是不是觉得很低?”
刘春来问宋瑶。
宋瑶点头。
没说话。
“咱们不能只考虑飞机本身价值。得考虑货物出口到苏联境内创造的利润。季米诺夫等人能得到的,不只是金钱方面好处,要不然,你以为他们这么积极?”
刘春来向宋瑶耐心地解释。
要培养宋瑶,很多东西都得告诉宋瑶。
以便宋瑶有所借鉴。
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站得更高。
宋瑶听完,完全没想到到这方面。
“难道,他们还能借着机会捞取政治资本?”
“对。”
刘春来点头。
“不仅如此,苏联国内重工业发达,民航客机的生产本来就太多。放在那边也是闲置着,很多飞机都是在亏本运营,以前国家经济没出问题的时候,看不出来。现在不同了……要不然,季米诺夫等人能这么快搞到飞机?并且他们又不会支付多少成本……”
对方飞来这架飞机。
就是借着机会,准备试探底价的。
利润足够高。
未来会有更多飞机交易。
宋瑶心中顿时明了。
为什么刘春来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甚至在之前谈判时,价都没报。
一旦这次的价格达成,将会是未来大规模交易的基础价格。
即使有涨幅或是降价都不会太多。
果然,自己男人还是狡猾。
自己需要学的,太多了。
季米洛夫跟卡列可夫斯基两人回到房间,布里维奇正在等着他们。
“老板,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我明明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的利益考虑,帮着他们节约成本……可他……”
布里维奇很难理解刘春来的态度。
他站在刘春来等人的角度上,帮他们节省成本呢。
来之前,卡列科夫斯基跟季米诺夫就告诉他,必须得到刘春来的信任。
否则会影响后续合作。
一来,对方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
还怎么搞?
“他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咱们对工人太苛刻,使他们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的是刘春来的发展。”
卡里克夫斯基叹了口气。
他其实也明白。
季米洛夫眉头拧在一块,看着他。
“你的意思,是接受他的条件?如果接受了,咱们损失可不少!”
布里维奇并不知道。
两位老板谈的损失是什么。
接受什么条件?
损失什么?
等季米洛夫解释后,才瞪大眼睛看着两人。
他只是两人的手下。
在这事上没有发言权。
第834章 技术人口交易规模扩大,限制刘大队长发展的人才缺口终于得到解决
“咱们在每个人身上抽佣一年,再加上运作经费,每个人为我们创造超过800美元的利润。如果能从国内招聘超过10000名技术人员过来呢?”
卡里克夫斯基问季米洛夫。
季米洛夫也瞪大了眼睛。
张大的嘴,能塞下一个拳头名技术人员!
尤其布里维奇。
更是目瞪口呆。
这想法,太疯狂了。
“不可能!他们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技术人员跟技术工人。”
季米诺夫不相信地摇头。
开玩笑呢。
刘春来现在的产业虽然大,可技术岗位有多少?
“不,他们涉及的产业很多。即使刘春来用不上,他们县里其他的单位难道用不上?咱们前几天参观蓬县各种产业,工业基础太薄弱,技术力量太差……如果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发展中……”
卡列科夫斯基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的意思,两人都明白了。
刘春来不一定能用到上万名技术工人。
整个蓬县呢?
甚至,果城市甚至山城。
这市场太庞大了。
这么庞大的市场,贩卖十万技术工人过来……
“所以咱们这边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那么,谁还愿意到这边来帮我们赚钱人。
那可是600万美元!
这比任何业务都更挣钱。
布里维奇觉得不可思议。
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苏联国内有多少技术人员?
几千万!
要是……
他不敢想下去了。
“那这……”
布里维奇呼吸有些急促。
“以后对他们好点,改变你对他们的态度。在这边,只要不影响刘春来太大利益,尽量帮我们的人争取利益……他们不仅是给我们赚钱的同志,更是我们的同胞。”
卡里克夫斯基再次叹了口气。
如果不是国内经济情况恶化,很多工厂停工。
技术人员们连饭都吃不起。
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上万公里外的中国来工作?
“你去跟几名负责人沟通一下,调整策略,合同这块,重新做,告诉他们……”
季米洛夫对着布里维奇吩咐。
布里维奇丝毫都不拒绝。
之前对技术人员们态度确实不好,可他也没有特别过分。
这还没开始呢。
第一批过来的人员不算多。
及时作出调整。
这些人是给他们挣钱的。
管理团队,有20%的佣金分成。
对于布里维奇跟其他管理人员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为了避免在工作中,让刘春来等人指出毛病,所以他们才采取这样的态度。
布里维奇走了。
去找其他管理人员,跟他们商量如何调整态度。
季米洛夫等他走了,才问卡里克夫斯基:“关于飞机的价格,你怎么看?”
“之前商量的价格不行,刘春来很抵触……”
卡列科夫斯基摇头。
刘春来实在是太精明了。
“他们找到了买家,要不咱们直接跟那边谈?”
季米洛夫舔了舔嘴唇。
川航的人,他们已经接触过。
虽然不深入。
完全可以就此展开谈判。
如果跟对方搭上线,直接把刘春来这个中间商抛开。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川航少支付一些。
他们得到更多利润。
卡列科夫斯基看着季米洛夫,脸上浮现玩味的笑容,却什么话都没说。
“怎么?难道有问题?这样对我们跟买家都是好事。”
季米诺夫说道。
在他看来,刘春来这个中间商太狠了。
“问题很大!刘春来明知咱们可能会抛开他跟买家接触,依然还让咱们直接接触买家,你觉得,以他的精明,会没有任何后手?”
卡列科夫斯基的话,让季米洛夫愣了。
想到严重的后果,额头上冷汗瞬间冒了出来。
他们能跟刘春来达成协议,是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
中苏两国政府都缺乏外汇。
要不然,川航可以直接用外汇到苏联购买飞机。
更没他们什么事情。
他们一旦干了这事跟刘春来达成的贸易协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刘春来的货,都是苏联国内极度缺乏的。
他们能搞到飞机,其他人在苏联国内只要有人脉关系,也能搞到。
“如果真那样干,咱们失去的可不仅是跟刘春来的合作。未来庞大的收益,还有咱们跟国内那些官员间的关系,都会失去……”
卡列科夫斯基严肃地说道。
后果太严重。
他们根本就承受不起。
“可他把价格压得太狠,咱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回去不好交代啊。
哪怕货物运回去有很高的利润。
飞机价格太低,确实不太好交代。
“之前合作,他同样在压低价格,不管是咱们,还是公司,吃亏了吗?”
卡列科夫斯基问季米洛夫。
季米洛夫摇头。
猛然想起,当初刘春来说,在公开合作中,他们谈的在都属于国家的。
只有个人得到的,那才是实在的。
何国华等人没有在葫芦村留着。
这几天一直住在蓬县,商讨后续的发展。
山城轻工局跟其他几个县已经达成了协议,瓜分了刘春来的配套厂。
对双方来说,皆大欢喜。
甚至,山城轻工局拿到核心厂后,还大方地拿出一些效益不是很好,技术不是很先进的厂,给几个县来充实技术基础。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咱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技术人员,随着后续的发展,技术人员缺口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听完几人的汇报,何国华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刘春来跟蓬县的发展,紧密联系着。
一直以来,都因为技术人员培训跟不上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所有产业的发展。
其他三个县,将会增加不少工业产业。
技术工人这块,山城自己都不够。
面临的缺口更大。
不解决,后续会出现很大麻烦的。
“刘春来引进的芯片厂及正在筹建的VCD厂,都是新建,技术人员在整个市里,都找不到几个。山城能提供的也有限……”
许志强点头。
赞成何国华的看法。
随后提议:“何市长,咱们可以向刘春来学习,跟苏联人交易,让他们提供技术人员。”
刘春来缺人,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无奈下,开始从苏联买技术人员。
“对!苏联的技术人员成本要高些,不过他们在苏联国内温饱都成问题,到咱们这边上班应该没问题,温饱解决了,钱还不少挣。前期由他们支撑,让他们帮着培训技术工人……”
吕洪涛也是这样的想法。
即使把全市所有出去的人招回来。
也没多少。
要专业对口,就更难了。
明年果城大学才会进行第一届招生。
县里的中专扩招,也得等到明年。
以大学跟中专的人才培养周期,根本就来不及。
总不能等三四年吧。
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这样能行吗?”
何国华有些忐忑。
国内人才缺口太严重了。
前几年如果解决了缺口问题,果城市都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有什么不行的?”许志强可不管眼前是上级领导,“刘春来从苏联运搞回来的技术人员,已经投入到生产岗位。而唯独麻烦的,就是对翻译要求比较高……不过嘛,技术人员,大体上能通过图纸进行交流……”
这两天,他一直在观察。
刘春来第一批引进的技术人员,只过来了100多名。
有部分属于专家级别的。
直接投入到了天府机械厂的汽车设计研发团队中。
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解决人才缺口的门。
在国内,什么地方都搞不到这么多技术人员。
国内不行,国外可以啊。
相比香江招聘的人员,苏联技术人员价格更低。
“刘春来弄的那些人,都向达科集团支付了一笔佣金的……”
何国华很清楚这些技术人员的来历。
之前还笑话刘春来,搞人口贩卖。
哪里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也会学刘春来。
走这条路子?
“这样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为什么不能用?人才,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刘春来面对一帮领导的询问。
很难理解他们在想什么。
国内搞不到人。
国外能搞到。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难道你们担心泄露机密?”
刘春来见几人不吭声,问道。
他都感觉这事情好笑。
整个果城市,有什么军事机密泄露的?
从苏联过来的人员,即使用工单位不干涉。
苏联过来的管理人员,也会干涉的。
他们安排的人员如果不努力工作,没法创造价值,会影响到后续的人才交易合作。
至于机密?
果城市一个农业市。
机械加工厂都没有几个。
没有军工厂,也没有军工科研单位。
不存在泄密的。
至于经济状况啥的,更是不用担心。
地处西南腹地。
本来就是贫困地带。
“这么说来,这是目前我们解决人才缺口最好的办法?”
何国华问刘春来。
“你之前早就在打这个算盘了吧?要不然也不会现在这样突然加快发展速度。”
吕红涛倒是考虑得多一些。
缺人。
不只是他们缺。
全国都缺。
恢复高考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即使每年都在扩招。
培养人才的速度,跟不上发展需求的。
“倒不是早在打这主意。那时候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呢。”
刘春来竭力否认。
“苏联的技术人员,最顶级的或是设计到军工系统的,咱们别指望。普通技术人员跟研究员,问题不大。他们也得吃饭……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翻译。”
“这个好办,先找一批学外语的。明年果城大学,招聘一批俄语专业。”
何国华说道。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一开始规模肯定不会太大的。
“扩大技术人员交易规模?”
季米诺夫听完刘春来的新交易,诧异地看着卡列科夫斯基。
这家伙难道有未卜先知能力?
以前的卡列科夫斯基可没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
“这不叫交易。他们需要工作养家糊口,给你们国家赚外汇,而我们恰好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刘春来可不会承认这是生意。
“费用呢?”
季米诺夫问道。
这可是大生意啊。
果城市这么多工厂,搞几万人,都没问题。
每个人八百美元。
多么庞大的一笔数字!
“老规矩,你们抽成,只能抽一年!”
刘春来说道。
两人顿时大喜。
这是他们自己的生意。
组建一个劳务公司,每年往这边输送人员。
那是多么庞大的收益。
“春来同志,这一年可是六百美元,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占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
何国华有些担忧。
“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外汇。”
果城市除了刘春来这边,只有丝绸等产品出口。
外汇额度不多。
“用产品支付就可以。这个可以后面谈。要是把价格压得太低,季米诺夫他们也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的。另外,我们需要考虑把这些技术人员长期留下来,没有对比,他们怎么知道谁更好?”
刘春来说道。
技术人员,那可是财富。
看起来,他们需要支付不小的代价。
这些技术人员未来能创造的价值,远超过这个数。
“那么,一年内,数量多少?我们可以把抽佣降低到八个月。”
商量后,季米诺夫等人跟刘春来重新坐在了一起。
双方需要签订合同。
“还有就是支付的问题。”
卡列科夫斯基说道。
他们已经表达了足够的诚意。
“支付,两种方案,我们可以用产品来支付他们的工资,也可以直接支付外汇……”
“我们需要产品。”
季米诺夫毫不犹豫地说道。
什么外汇不外汇的。
庞大的苏联,不缺这么每年几百万美元的外汇。
他们捏着太多外汇,也没有多少作用。
产品支付,能得到的利润更高。
“先期提供两千人,能进行简单中文交流最好;半年时间内到位;至于后期,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工作成果来考虑新的数量……”
何国华说道。
这是市里的决定。
介绍费这块,这些人员,将会由市里负担。
而人才的分配,则是优先刘春来这些产业。
钱不多。
市里为了表示支持,在没钱的情况下,依然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发展起来,创造的税收,都远不止这点。
“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