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挟恩索报(1/2)

临近下班高峰,市中心已经陆陆续续堵起来了。

保姆车停一阵走一阵,跟卡带似的,震得人晕晕绕绕的。

沈女士又发了条问到哪的微信。

顾音掀起眼帘,瞥了眼窗外的沪城地标,传了语音过去:“快到淮海路了,应该还要半小时。”

没等对面回复,往嘴里扔了颗酒心巧克力,倚着靠背闭目养神。

“刚刚那个车牌号,我好像在哪见过。”

小夏还在纳闷机场那段认错车的乌龙,试图从回忆里找出点联系。

能拿到四个8,必定是个大人物。她要见过,没道理想不起来。

某个半转幕后的一线明星?

或者投资方?

“啊!我想起来了!是万相互娱周总……”

她激动地转过头。

看见戴着眼罩、耳塞的顾音,周身弥漫了一圈疲惫又困倦的气场。

她抿了抿嘴,将已经涌到喉咙口的话咽回去。

管他周总、刘总,跟她们不过这一次的缘分,往后是再见不了的,没必要跑顾音跟前说。

半小时后,黑色埃尔法进入支路。

慧明路这一片都是老别墅区,早年由洋人设计,沿路种满了法国梧桐,在夕阳的照射下铺了一地错落的树影。

尽管已经来过几次,每次跨进这片区域,小夏依旧有种穿越到民国老电影里的错觉。

能在这里拥有一处带后花园的房产,身份地位可以想象。

小夏瞟了眼依旧满脸困倦的顾音,愈加不解。

这样的家底,还能沦落到被封杀三年的地步?

保姆车停在顾宅的小院门外。

“辛苦了。”

顾音拉开车门:“我应该会待到元旦,你们就当提前放假过节吧。”

小夏点点头:“音音姐好好休息,有事打我电话。”

院门很快被人从里打开。

“三小姐,”

老阿姨吴婶笑吟吟道:“大家都在里头等着你呢。”

顾家有一起过节的传统。临近元旦,所有人都会陆陆续续赶回老宅,陪老爷子住上两天。

顾音问:“就差我了?”

“大的都到了,小的只回了你。”

吴婶从鞋柜取出她的拖鞋:“大少爷和二小姐在国外,最快也要元旦当天才回,小小姐明天到。”

顾音扯扯唇角,心下叹了声,赶早了。

她这一辈拢共四人,三个大龄未婚,就剩个小堂妹去年跟人定了婚期。

顾音的辈分不上不下,逢年过节,催婚的压力大半都在上头的哥哥姐姐那,到她这里,通常只剩轻飘飘的一句“别学你姐(哥)”。

这次两个大的都不在,她要背负的有点多。

已经是饭点。

顾音进门问候了一圈叔伯伯婶,安静地坐在沈女士旁边用餐。

大概是太久没见,一顿饭下来,长辈们忙着表达思念之情,半点催婚的意思都没有。

顾音长吁一口气,端着泡好的新茶,去书房陪老爷子下棋。

顾老爷子早年部队出身,退伍经商后打拳跑圈的习惯也没改,身子骨硬朗得紧。

顾音自觉不够格当他打拳的对手,也就能陪着在棋盘上杀两招。

“爷爷。”

她轻轻敲了敲门。

里头传来中气十足的回答:“进。”

顾音推开门。

一身古朴中山装的老人端坐于红木椅上,身型板正。鼻梁上架了副眼镜,正翻阅着报纸。

旁边的红木桌上已经摆好了棋盘。

顾音放下茶盘,走过去给老人捏了捏肩:“昔日输君半子,顾音痛定思痛,苦心钻研。”

“今幸得小成。”

“故,斗胆再邀一局。”

她拱着手,笑眯眯道:“还请顾老不吝赐教。”

顾老扶了扶眼镜,站起身:“行,就再跟你对一局。”

时间已经逼近10点,窗外忽然落起雨来。

祖孙两人在淅沥雨声中对坐。

棋盘的黑白两子依旧紧贴着,犬牙交错,一时间难分胜负。

“看来这半年是沉下来不少。”

顾老抿了口清茶,在棋盘上落下一子,完成包抄之势:“继续保持,再钻研个半年。”

慢吞吞地捡了白子往回扔。

顾音:“……”

她闭了闭眼,跟着喝口茶。

冷静,不过是暂时输了四个子,没到全盘皆输的地步。

接下来好好走,也能挣个和棋。

正沉思着。

老人忽然又问了句:“累不累?”

顾音怔愣一秒,明白他说的是这些年在演艺圈内的奔波。

从她豪情万丈签下自动放弃顾氏经营权的合同,到意气风发捧了影后金杯给老爷子贺寿,再到英国剧团的巡回排演,一年半载不着家。

已经四年有余。

家里人劝了很多次回来,但她始终不愿低头。

被身后人捧上巅峰,和凭借自己实力站在山顶,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风。

顾音将手伸进棋罐,指尖无意识在棋子间滑动。

片刻后,摸出一枚,在黑子包抄的中腹落下,转守为攻:“我自己选的,也是我所喜欢的。”

顾老沉默两秒,点点头,道:“喜欢就好。”

你来我往又贴了十来子。

纠缠中棋盘恢复黑白错落的局面,三劫循环,棋局反复。

“和了吧。”

老人摘掉眼镜,将手中的黑子放回紫檀木罐。

顾音点点头,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您早点休息。”

收拾好茶盘往外走,倏尔,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