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番外(蓁蓁少时)(2/2)

就当提前养媳妇儿了?

齐云沐:“脑子有病。”

苏枕堂恶狗的妹妹,他不迁怒就行了,还要供着?

齐云澜被骂了,后头的话也就不想说了。

爱咋咋地吧。

反正,上一世最后也挺圆满。

除了一把年纪还跟苏枕堂写信对骂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一行四人在奉京也逐渐的「声名远扬」。

太子经逢变故后,不复曾经的活泼开朗,也不再如以往那般调皮捣蛋。嗯,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如今的太子不能用调皮捣蛋来形容。

顽劣疯野更适合他。

以前,他顶多就是上房揭瓦,下河摸鱼,自个儿玩自个儿乐。而现在,他脾气一上来,就能和宋淮搅的奉京上下不宁。

奉京上下背地里给他们取名「黑白双煞」。

二人已是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可后来,多了个齐云涵。

再后来,多了个小县主。

这下就不止是头疼了。

虽然两个小姑娘都很乖巧懂事,从不主动招惹是非。但可怕就可怕在都眼瞎心盲,一个认为太子是最讲规矩懂礼貌的,一个认为宋淮脾气最好最温和不过。

反正不管太子宋淮跟谁打了架,她们也不跟你讲道理,到了圣上跟前,说法永远都不会变。

“旮绺缑淮怼…”

“淮哥哥是对的……”

“旮绺缱罱驳览恚能惹旮绺缍手就是你的错……”

“淮哥哥脾气最好,能叫淮哥哥动手说明你太过分了……”

一个是齐家几代才出来的掌上明珠,一个是阆王府郡主府的金枝玉叶,二人齐齐掉金豆子,还不得将人吓得胆战心惊,哪还敢继续「讨伐」那两个。

明着不能拘束太子,便私下给圣上上折子。

可因着先皇后故去,圣上心中始终觉得欠太子的,只要不太过火,圣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被臣子参的狠了,圣上便言:“如今太子与大皇子都在齐家养着,且文有裴老教导,武有阆王为师,这三处,不论去找谁讨说法都成。”

总之,他现在管不着。

满朝文武对此简直是有苦难言。

太子在裴老处乖的不得了,即便他们去告状,裴老也不信。

而齐家的几代才出的一个姑娘,齐家要舍得罚齐三,他们能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再者太子大皇子就算是养在齐家,那也是主,齐家敢罚?

而阆王那就更不必说了。

连太子凶了几句小县主,阆王都能拿着扫帚去齐家揍人,更别说他们了。

于是众臣另辟蹊径。

“如今朝堂融洽,太子殿下与大皇子也该回宫了。”

“臣附议。”

然圣上只抬了抬眼皮子,云淡风轻道:“爱卿所说甚是,那便将请太子回宫之事交给爱卿去办。”

众臣:“……”

那几家被砸的墙似乎才补好没多久?

一时间,无人再敢出声。

“众爱卿近日参的折子朕都看过。”圣上扫了眼众臣,放慢语气道:“朕承认,太子是混账了些,大皇子是过于凶了些。但这桩桩件件,当真只是朕的儿子错了?”

诚如圣上所言,太子大皇子再是混账凶狠,也不是是非不分,见人就打的。

这些年动静闹得大,怼朝臣,打世家子弟,无非就是两人都不是忍气吞声的主。

而即便有时候有一个想忍,但另一个振臂一呼,那必然就是要一起上的。

简而言之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你但凡一个字夹枪带棒,那就少不得一顿闹腾了。

比如,有人话里话外讽刺宋淮的身份;

比如,有人说太子德不配位;

比如,有人说小县主是女子,阆王府继承人应该换成顾容锦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行。

大人们自然不敢在外头说这些,但家中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平常在家中听了些,转头就出去传扬开了。

即便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但也掩盖不了对方挑事的事实。不过是见太子宋淮压根儿不屑解释,自家孩子又确实被打的狠,才敢来圣上跟前参他们。

然他们不说,却不代表圣上不知。

此时听圣上这一说,众臣纷纷噤了声。

即便是孩子胡言乱语,有些话也经不得深究。

妄论主子的罪名,他们担不起。

此后,但凡众臣家中有孩子降生,从能听懂话开始,皆对其耳提面命,绝不可招惹那两个混世魔王,否则挨了打,只能白受。

如此过了几年,奉京倒确实安宁了不少。

但四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名声却一直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