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2)
昨日郭氏对她说,?要她好好侍奉夫人,她虽然愿意去那样做,可是心里也不是完全愿意的,?夫人又有没有生养,养在她身边的四个孩子都是过继来的,?哪里比得上她,?有一对双生子傍身。
她的孩子是侯府正儿八经的少爷小姐,是主子,不像夫人的孩子那样位置尴尬。
可是今日,?郭氏明明明白白地跟她说了,?侯爷为了苏姨娘的孩子,不愿意让她的孩子记在夫人名下,?这是郭氏第一次清清楚楚地告诉她,?侯爷不喜欢她的孩子,?喜欢苏姨娘的孩子。
要说之前,?郭氏不亲口说破侯爷的心思,?柳姨娘还能有一分幻想,?那现在郭氏亲口说破了,她就不能自己骗自己了。
要是郑思远不那么过分,?依照郭氏的性格,肯定不会就这么说出侯爷不同意的话,而是会找个别的理由敷衍过去。
柳姨娘伺候了郭氏这么久,当然深知郭氏的性格,她往后真的不能再对郑思远有那么一丝半点的幻想了,?她得为自己的两个孩子打算,毕竟孩子才是她以后的依靠。
“多谢夫人,”柳姨娘赶紧对着傅清芳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夫人以后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婢妾。”
傅清芳笑着道:“你赶快起来,这里又没什么外人,你别动不动就跪下。我没什么吩咐你的,只是我不在府里,老夫人还要你多费心,这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柳姨娘起身后陪着笑道:“伺候老夫人跟夫人,是婢妾的分内之事,夫人尽管放心,您不在府里的时候,我一定会伺候好老夫人的。”
郭氏在上面看着傅清芳跟柳姨娘气氛融洽,心里不由得点了点头,就笑着说道:“清芳,腊月里给明煦做生日,现在就得准备起来,到底该请多少人,在哪里开席,都得早做打算。依照我说,比如就请杏花楼的大师傅来府里做席面,你尽管去订,走公中的银子。”
杏花楼的席面是长宁城里最有名的酒席了,要是想让他们家的大师傅来家里做席,得提前一个多月去订。
郭氏这样说,也是为了卖傅清芳一个好。
依照自己这个儿媳妇看重明煦的样子,既然要给郑明煦过六周岁的生日,那必定是要大办的,自己既然要拉拢她,那干嘛要拦着她大办,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呢。
郭氏跟傅清芳说着话,柳姨娘在旁边再次震惊了。
郑明煦的六周岁生日要大办,还要请杏花楼的大师傅来家里做席。
尽管震惊,柳姨娘也没开口说些什么,这本来就不是她能插上话的事。
傅清芳就笑着说道:“我已经想好了,就摆在秋致阁,请哪些人,还要老太太您定下来。”
郭氏就道:“你看着办就好了,你办事我放心。”
傅清芳又带着孩子在侯府住了一晚,才回了皇觉寺。
临走的时候,傅清芳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私库,带走了不少东西,郭氏又赏了她好几批上用的绸缎,说是给孩子们做衣裳。
傅清芳笑着接下了。
明煦的生日既然要大办,那现在一切就都得准备起来了,衣裳配饰,宾客名单,还有杏花楼的大师傅,也得赶紧去定下来。
傅清芳倒是不觉得劳累,这次的宴席是郑思远“假死”那次之后,孩子们第一次出现在长宁城里的世家面前,她自然是要好好为明煦打算一番了。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郑思远当年过六周岁生日的规格来。
为了恶心郑思远,傅清芳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把双生子过满月酒的事跟明煦要大办六周岁生日的事,都在信上跟郑思远说了。
这些还不算,傅清芳还特意说想念苏月凉生的郑明澜了,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现在就只有郑明澜一个不在身边,她是想的很啊,边城条件艰苦,不如就把郑明澜送回长宁城来,由她教养,她是孩子的母亲,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教养郑明澜的。
傅清芳写完恶心郑思远的信,心情愉快,她决定了,以后每个月都给如此恶心郑思远一番,要是能恶心到苏月凉,那就更好了。
至于郑思远会不会报复她,她在皇觉寺跟永安大长公主一起住,给郑思远三个胆子,他也不敢把手伸到这里来,更何况,郑思远很快就没心神理她这个讨厌的妻子,会有让他头疼的事情呢。
郭氏对明煦的生日宴席也上了心,不时就打发人给明煦送些东西来,傅清芳会侯府准备宴席的时候,郭氏更是给了明煦一块玉佩,说是老侯爷戴过的。
傅清芳自幼见惯好东西,自然一眼就看出那块玉佩价值不菲,自己这个婆婆难道是真的转性了吗?
既然是给明煦的,傅清芳自然是笑着收下的。
明煦的六周岁生日宴过去后不久,朝廷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江南织造林宇直被查了出来,在江南织造这个位子五年时间,他贪污的银两竟然有几百万之巨,几乎是江南织造一年的赋税收入了。
这件事在朝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圣上在朝堂之上发了雷霆之怒,当即派了钦差大臣去了江南,誓要将此事查个清清楚楚。
谁知道钦差大臣还没到江南了,林宇直就畏罪自杀了。
此事传回京城,圣上自然又是一番动怒,太子主动请缨,南下去查清此事。
三皇子党又怎么可能让太子如意,这中间经过了怎么样的争斗傅清芳是不知道的,反正就在年底,太子南下了。
傅清芳住在皇觉寺里,去岁的m宴就没参,今年自然也是不去的。
去那宫宴吃不好喝不好的,还得跟一大群人虚与委蛇,哪里比得上在庙里跟孩子们在一起自在呢。
今年的年夜饭,自然也是傅清芳亲自下厨,两个大的也跟着她一起在厨房里忙活,两个小的也跟在傅清芳身后跑来跑去,欢笑声能传出去很远。
缭绕的烟火气里,傅清芳笑了笑,这或许就是那些普通人家的幸福吧。
不管朝堂上有多少风雨,都跟傅清芳无关,她只管带着孩子们在皇觉寺里安心度日。
太子这一去,直到三月里才回来,这个时候,长宁城里已经春暖花开了。
林宇直虽然自杀了,太子却查出了他截留的那部分税银去了哪里,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三皇子的外家。
除了这个,太子还带回了江南官场沆瀣一气,欺上瞒下,截留各种税银的证据。
三皇子的外家吴家乃是江南的第一大族,凡是到江南任职的官员,必定得先去吴家拜见,在江南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吴家有多大,皇城装不下”,吴家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太子回来之后,先是将证据呈上,接着就在朝堂之上当众脱下了上衣,请圣上及众大臣看清楚自己身上的剑伤。
傅清芳听说,太子在大殿之上当着众朝臣的面流了眼泪:“这一剑直冲着儿臣的心口而来,要不是儿臣身边的人冒死一撞,救下了儿臣,儿臣的性命早就丢在金陵府了。即使这样,儿臣也昏迷了三天三夜,差一点醒不过来,要不是记挂着父皇母后,儿臣怕就这样睡了过去了。”
太子给出的证据实在是齐全,皇帝即使想偏袒吴家都不行了。
再说了,虽然皇帝平日里更宠爱吴贵妃及其所生的三皇子,可太子是他的嫡长子,是他亲自册立的储君,吴家的胆子竟然大到了这个地步,敢朝储君动手,保不准哪一日就会朝他这个天子动手了。
帝王最害怕的就是臣子的不轨之心了,尽管这不轨之心不是对着他的,是对着他的儿子的。
帝王的雷霆之怒,加上朝中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偌大的一个吴家就这样倒了下来。
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太子。
现在坐在位子上的这位陛下,共有七子五女,大皇子早夭,二皇子是嫡长子,被立为了太子,三皇子是吴贵妃所出,四皇子五皇子的母族不显,也不受皇帝宠爱,早早的就分府出宫了,在朝里也没什么势力,只担着个虚名,六皇子七皇子年纪还小,没什么竞争力。
三皇子栽了个大跟头,太子在朝中的风头一时无两,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傅清芳虽然住在皇觉寺里,可也不是个聋子瞎子,她倒是听说,扳倒了一个大对手,太子倒是变得越发谦逊起来,不说结交众臣了,就连东宫也变得门口罗雀起来。
待到了六月,太子又做了一件大事,他上书提出全面解除海禁,只是这海商要由朝廷来统一来管理支配。
本朝虽然不禁海商,但是也不是支持的,太子这一上书可是在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圣上不但没反对,反而当场点名了几个大臣,让他们拿出一份章程来,这海禁放开以后,到底要怎么管理才好。
圣上这是同意了。
这既然是太子提出来的,到底要怎么做,选谁做第一批的皇家海商,自然被太子紧紧抓在了手里。
傅清芳倒是没多做关注,等到开放海禁的事情尘埃落定,她再去分一杯羹也不迟。
郭氏也不是蠢人,儿子跟三皇子关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事,现在三皇子的外家白抄,三皇子被圣上训斥,眼看着太子党如日中天,郭氏怎么能不心急。
这历来皇位之争最是残酷,一个不慎就是抄家灭门的风险啊!三皇子这个主子在皇帝那里吃了挂落,镇西侯府也得跟着小心起来。
索性镇西侯府在长宁城里就只有两个主子,傅清芳又在庙里不回来,府里就只剩下郭氏了。
她干脆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了。
傅清芳看到的那本话本,苏月凉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皇帝驾崩,三皇子在郑思远等人的拥立下坐上了皇位,至于太子则被圈禁起来,没多少时间就自杀了。
算算时间,现在郑明澜刚两岁,要等到郑明澜四岁的时候,皇帝才一病不起,皇位之争彻底白热化了。
要是三皇子登上皇位,那她傅清芳可就一点活路都没有了,干脆一根绳子吊死算了。
不过现在在三皇子登基最大的功臣郑思远不在长宁城里,三皇子的钱袋子也被太子给连锅端了,这三皇子还能不能登上那个位子,还真的不好说呢。
尽管如此,傅清芳还是不肯放下心来,只要三皇子一日还是个皇子,那傅清芳就睡不着觉。
只是这朝堂局势,从来都不是傅清芳可以左右的,那本话本里对政治争斗描写的极少,傅清芳要自己对付三皇子,怕不是痴人说梦。
再说了,她一个后宅妇人,即使是个侯夫人,也没资格参与朝政的,那是男人们才能做得事。
其实说起来,傅清芳是十分羡慕苏月凉上辈子生活的那个世界的,那个世界男子女子可以在一起读书,接受相同的培养,可以如男子一般继承家业顶立门户,更是可以出仕做官,只要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不用靠男人就能活下去。
要是能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遇上郑思远,她还用这么束手束脚的吗?
她傅清芳要是在那样的一个世界,何必还困在后院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呢,外面的世界如此宽广,她大可以自己去闯荡。
若是可以,她傅清芳真的想见见苏月凉原来的那个世界,看看自己能不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这一年里,郑思远倒是回来过两回,只是郑思远既没有来皇觉寺看望傅清芳,傅清芳也没回侯府,全然当做不知道郑思远回来了,夫妻两个近在咫尺,却连见都没见上一面。
郭氏也曾派人去边城给儿子送过几次东西,去的下人中有一个是傅清芳的人,回来就把边城的事告诉了傅清芳:“夫人,那苏姨娘在边城的口碑可是好得很,因为有一手好医术,人人都说她是活菩萨呢。那边城人人称苏姨娘郑夫人,好像她真的是侯爷的正房夫人似的。”
下人的语气有些不平,侯府正儿八经的夫人可在这里呢,那苏姨娘一个妾室,有什么资格被称为郑夫人。
傅清芳对此倒是没什么说的,反正她也不在边城,苏月凉是郑夫人又能怎么样,要是郑夫人的名头对她有用,她根本就不想要这个夫人的名头。
除了这个,下人还说道:“苏姨娘在边城除了医术有些名头外,还写了几首诗,听说被人广为传唱呢。”
傅清芳听到这里,嘴角勾起一个冷笑,什么苏姨娘写的,根本就是她抄袭别人的。
苏月凉上辈子的那个世界,跟自己所在的世界,按照那本话本上说的,是两个平行世界。
是从秦朝开始走向不同的,那个世界秦朝只传了两代,秦二世是胡亥,胡亥在位的时候被一个叫刘邦的人给推翻了,建立了汉朝。
而傅清芳的这个时代,秦二世是始皇帝的长子扶苏,秦六代而亡。
两个同源的朝代,却因为一点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傅清芳有时候也会想,苏月凉的上辈子,从始皇帝算起来,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才到了那样的一个社会,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始皇帝之后的两千余年,也会是那样一个社会呢?
不过即使真的会有那样一个社会,傅清芳也经历不到了。
郑思远苏月凉在边城如何,傅清芳是不会管的,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要紧。
太子主张开放海禁,圣上就把此事交给太子去办,八月里,朝廷选出了八家商户,由着八家开始进行海上贸易。
这只是个开始,日后若是这海商贸易真的利润巨大的话,朝廷里是会继续增加商户数量的。
海上贸易到底有多赚钱,傅清芳早就从那本话本上知道了,现在朝廷允许海上贸易,还选出了八家商户,傅清芳也想找一家商户入个股,多赚些钱。
她可是四个孩子的娘,以后花钱的地方有的是呢,他们都不是侯府的亲骨肉,以后的婚嫁大事侯府能出多少钱,只能傅清芳一人为他们准备了。
傅清芳的嫁妆虽然算不上少,可要是分给四个孩子的话,那就不够了。
明煦明沧得在长宁城里置一所宅子吧,明璇明珊的嫁妆也不能少了,这一笔笔算下来,她手里的钱好像就不够了。
现在就有这样一个能赚钱的路子摆在面前,傅清芳怎么可能不去走呢。
傅清芳收拾一番后,递了牌子去东宫,面见太子妃。
太子妃见到傅清芳倒是很高兴,太子能扳倒三皇子的外祖家,又提出海上贸易这条建议,傅清芳也算是有点功劳的。
寒暄了一番之后,傅清芳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太子妃略一沉吟,就说道:“清芳,此事我做不了主,还要请示太子一番。”
傅清芳赶紧道:“这是自然,臣妇等着娘娘的消息。”
傅清芳也算是帮了太子的大忙,想找家海商入股做生意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太子哪有不允的道理,没几天太子妃就召见了傅清芳,替她跟一个赵姓海商牵线搭桥。
傅清芳当时的陪嫁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是田产地契,古董字画,现银并不算太多。
嫁入侯府的这几年,傅清芳经营有道,加上当初带过来的银票,统共也就只存下了六万两。
傅清芳干脆把这些银子都投了进去,反正有田地铺子在,平日里的花销她是不愁的。
海商贸易的时间长,船要出去再回来,时间最快也得四五个月,傅清芳倒是也不急,有太子在,她也不怕商人诓骗她。
待到第二年的年底分红的时候,傅清芳才真正体会到海上贸易的暴利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