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2)
只不过是一年多的功夫,她便将本钱给赚了回来,分红将将不到八万两。
这还只是第一年的利润。
尽管知道海上贸易的利润巨大,可这么大,还是惊呆了傅清芳的眼珠子。
怪不得那个话本里三皇子能拉拢那么多的朝臣呢,原来是资本丰厚啊。
傅清芳数钱数的手软,也没什么功夫打理郑思远苏月凉了,等到苏月凉又有了身孕,傅清芳才开始准备后手。
她娘家没人,婆家也面和心不和,在这个世上无依无靠,要是三皇子真的登基了,她还不知道能有几天好活呢。
她最放不下的就是四个孩子了,思来想去,明煦人小鬼大,她也只能把自己早就安排好的后路交给明煦了。
她将自己的财产清点出来,那些大宗的的都没动,只将那些不在明面上的东西收拾了一番,分别藏在了几个地方。
又把藏东西的地方说给了明煦听,要他以后照顾好弟妹们。
郑明煦心思伶俐,看母亲的脸色有些不对,什么都没问,只是点了点头,神色郑重:“母亲,您放心,我必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傅清芳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娘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明煦你不要怕,只要是有一丝希望,娘就不会放弃的。”
朝堂上的事,傅清芳是插不上手的,她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力为孩子铺好后路。
日子过得飞快,皇帝病了的消息没有传出来,倒是朝中的几位大臣接二连三的出事了,不是被贬就是被革职查办了。
而这几位大人,都是傅清芳曾经跟太子说过的,明面上哪边也不投靠,实际上却是三皇子的人。
长宁城还是老样子,春风已经吹了进来,皇觉寺到处都是前来上香踏青的香客,可傅清芳却察觉出,平静的长宁城里,马上就要有一场狂风暴雨了。
即使平日里再怎么镇定,到了这个时候,傅清芳也难免心神不宁。
明煦还在章家读书,见傅清芳精神不好,主动跟老师请了几天假,在家里陪着傅清芳。
傅清芳的心总是提着,这样也好,孩子们全在身边,也算是她的定海神针了。
不管傅清芳是如何的心神不宁,这日子还是一天天要过的。
随着那本话本上描写的圣上驾崩的日子越来越近,傅清芳倒是奇异的平静下来了。
要说先前她还有些自暴自弃,想着三皇子登上皇位的话她就认输,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她一个小小的侯夫人,怎么跟天底下最尊贵的男人对着干?可是现在她想通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出路都是走出来的,皇上又能怎么样,皇上也不能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的力量虽然小,可是只要用心去想办法,说不定真的能找出一条出路呢。
再说了,现在三皇子的党羽基本都被太子剪除干净了,他藏在暗处的支持者也都一个不剩的被铲除了,他上辈子登基的武力支持者郑思远现在还远在边城,无诏不得回京。
可以这样说,三皇子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了,傅清芳大可以不必这么悲观。
不管怎么说,即使她在心神不宁,也左右不了朝中局势,她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跟孩子,度过这段混乱的时期。
傅清芳在皇觉寺里倒是平静下来了,郭氏在侯府里却一个劲的打鼓,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她年纪大了,经历的风浪数不胜数,改朝换代都经历过的,却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心神不宁过。
郭氏素来信奉鬼神常年求神拜佛的,现在心里觉得有什么事发生,那肯定是上天给她的警示。
郭氏在屋里坐卧不宁,把府里的事情挨个想了一遍,闭了闭眼,吩咐道:“把柳姨娘给叫来。”
自从想通之后,柳姨娘心里对郑思远是再没一丝半点的幻想,只把全部心神用在照顾孩子伺候郭氏之上。
郭氏派人来喊她,柳姨娘立马就放下了手里正在做的小衣裳,快步来到了正堂,以免郭氏久等。
柳姨娘到了之后,郭氏挥退下人,直接就说道:“芍药,你去收拾收拾孩子的东西。”
郭氏的话把柳姨娘说了个懵:“老夫人,我们要去哪里?”
她是侯府的姨娘,还带着孩子,能去哪里呢?
“你去皇觉寺,你先跟着夫人在那里住几天,等到长宁城里平静了再回来,只是收拾东西也要悄悄的,不要声张。”
柳姨娘张嘴想再问问为什么要去皇觉寺跟着夫人住,再说这长宁城里也没出什么事啊,怎么就不平静了?
只是看着郭氏的脸色,柳姨娘什么都没问,行了个礼就退下了,去收拾自己跟孩子的东西。
孩子的东西可是不少收拾起来很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即使有奶娘帮忙,收拾好了后也到了中午了。
这柳姨娘要是一去,得好几天见不到双胞胎,郭氏心里难免失落,双胞胎现在已经三岁多了,还一天都没离开过她呢。
这样一想,郭氏还真的有些舍不得。
“一想到你们走了之后,侯府就剩下我一个老婆子了,我这心里就空荡荡的。”
即使郑思远傅清芳不在,郭氏要柳姨娘一起吃饭,柳姨娘要是不敢坐的,只是站着伺候,等到服侍着郭氏吃完了,她才再吃。
“老夫人,那要不我们就不去了,就在府里陪着您,”柳姨娘说道:“好几天不见您,孩子也会想您的。”
两个孩子现在已经三岁了,会说很多话了。
“奶奶,奶奶,”郑明晨吃饭的时候也很活泼:“肉肉好吃。”
郭氏对着孩子慈爱地笑了:“既然明晨喜欢吃,那就多吃一点。”
等到吃完午饭,郭氏让奶娘把双胞胎抱了下去,起身亲自从自己房里的柜子里拿出一只檀木盒子。
那盒子并不大,也就两个巴掌大小,被一把黄铜小锁给锁上了。
“芍药,这是我给两个孩子的东西,你收好了,”郭氏将盒子放在柳姨娘手里,说道:“东西虽然不算多,但是也够你跟两个孩子用了。你皇觉寺的时候,把这个东西带上,藏好了不要让别人知道。”
郭氏的态度实在是太过郑重,柳姨娘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夫人,我只是带着孩子去皇觉寺暂住,您这样一说,我反而害怕了,”柳姨娘双手抱着盒子,一下子跪倒在郭氏面前,哭泣道:“老夫人,可是侯府出了什么事,我不去皇觉寺了,我带着孩子留下来陪您。”
她不是蠢人,老夫人突然要把他们母子三个送去皇觉寺里跟着夫人住,又把这样一个盒子交给了她,分明就有些托孤的意味了。
除了侯府出了什么大事,还能有什么别的理由来解释吗?
“你有这个心就好了,”郭氏道:“只是我意已决,等会儿你就抱着孩子悄悄的从后门走,不要惊动了旁人。你要是真的舍不下我这个老婆子,等到长宁城里平静下来了,再回来也不迟。”
郭氏是家里的老祖宗,她说的话柳姨娘怎么敢不听?再说了,郭氏都说了,要柳姨娘抱着孩子从后门悄悄地走,不要惊动旁人,除非事情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的地步,要不郭氏怎么会这样安排。
柳姨娘没有再说说什么,而是含着眼泪给郭氏磕了三个响头。
傅清芳彻底想通之后,每日里倒是过得自在许多了,当然她也没闲着,安排了不少事情。
郭氏会把柳姨娘给送来,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
柳姨娘再怎么说也是侯府的半个主子,更何况还带着两个孩子,竟然只坐了两辆最不起眼的马车来了。
跟着柳姨娘来的也不是侯府里什么有头有脸的仆人,只不过是郭氏身边一个毫不起眼的三等仆妇。
见到柳姨娘抱着孩子带着两个丫鬟来了,傅清芳也吃了一惊,这柳姨娘怎么好好地跑到她这里来了,还是这么轻装简从的来了,就连两个孩子的奶娘都没带。
见了傅清芳,柳姨娘赶紧行礼请安,又让两个孩子给傅清芳跪下磕头。
傅清芳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侯府两趟,即使回去也不会特意去见柳姨娘的两个孩子,他们自然不认识傅清芳了。
虽然说傅清芳是郑明晨郑明双名义上的母亲,可倒是也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柳姨娘刚说要两个孩子跪下给傅清芳请安,傅清芳就笑着说道:“这又不是什么大场合,哪里用得着这么大的礼,再说了,他们也算是我的晚辈,哪里就用得着这么生分呢?”
这两三年里,柳姨娘牢牢记着郭氏的话,伺候傅清芳是格外恭顺。
柳姨娘做的一手好针线,就做了许多小东西送来皇觉寺,虽然不值钱,但也能看出是花了心思了。
“好好的,你怎么想起来带着孩子来这里呢?”傅清芳问道::“还这么着急忙慌的,就连下人都没带几个?”
柳姨娘不敢隐瞒,忙恭敬说道:“是老夫人让我来的,具体什么原因奴婢也不知道,我们是从何后门悄悄的出来的,谁也没惊动,就连孩子们的奶娘,老夫人也没让跟着。”
悄悄地从后门出来,还不让太多下人跟着,就连两个孩子的奶娘都没带,这明显就是不想让外人知道柳姨娘带着孩子出门了啊。
郭氏心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傅清芳有些想不通了。
她坐在上面想事情没说话,柳姨娘也不敢言语,两个孩子已经被丫鬟抱了出去,屋里一时静谧无声。
“既然老夫人让你跟着我住,那就住下吧,”傅清芳说道:“只是这里到底不比侯府,条件要艰苦一些,平日里更是没有什么荤腥油水,你跟孩子能受的了这样的苦?”
柳姨娘赶紧垂首回答道:“这吃斋念佛是大善事,奴婢跟两个孩子自然能受的了的傅清芳派了身边的丫鬟去给柳姨娘并两个孩子收拾屋子,自己则去见了永安大长公主,她是在公主这里借宿的,要是再添几个人,自然是要先征得永安大长公主的同意了。
永安大长公主这个时候一般在佛堂念佛,傅清芳不敢打扰,就坐在花厅恭敬等候。
一个多时辰后,永安大长公主才被人扶着进来,见到傅清芳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就说道:“你有什么事找我,尽管让人去告诉我一声就好,不用在这里等着。”
傅清芳起身给她行了个礼,等到永安大长公主在上面坐下来,她才坐了下来,笑着说道:“公主正在佛堂,清芳不敢打扰,左右我也没什么事,在哪里不都是坐着。公主这里的茶这样好,我正好多喝几杯,说起来还是我赚了呢。”
傅清芳的一番话把永安大长公主也给说笑了:“要是你爱喝,我这里有的是,等走的时候给你带上两斤。”
傅清芳借住在永安大长公主这里,为了感谢公主,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只要永安大长公主在皇觉寺,傅清芳都会风雨无阻的送过来自己亲手做的一道素菜。
因为这个,永安大长公主待傅清芳又亲厚了一分,她什么素菜没见过没吃过,难得的是傅清芳的这一片心。
说了几句话,傅清芳就说道:“清芳今日来,是有件事想请示公主殿下,我的婆婆将府里的一个姨娘送了过来,说是让她带着孩子跟着我住几天。”
永安大长公主倒是觉得稀奇了,镇西侯府的老夫人倒是心大的和,这妻妾自古以来就是仇家,更何况傅清芳这个正妻无所出,那个姨娘可是生了一对双生子呢?
郭氏将人给送来,就不怕出了什么事!
“你婆婆倒是对你放心,”永安大长公主说道:“这事你做主就好了,要是你愿意把人给留下那就留下。”
傅清芳低头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说道:“永安大长公主,不怕您笑话,这个柳姨娘是妾我是妻,按说该是水火不容才对,可我对这个柳姨娘倒是有点,这个柳姨娘怀孕的时候出了好几次事,差点母子都保不住,那幕后的主使,却是
傅清芳没说完,停了一会儿,在永安大长公主略有些惊愕的目光中继续说道:“镇西侯的心里就只有那个苏月凉,我这个结发妻子不放在眼里,怀了身子的姨娘也不放在眼里。”
即使永安大长公主经历颇多,可傅清芳说的话还是让她有些惊讶,那郑思远当真这么狠心,那个姨娘肚子里可是还有他的孩子呢。
不过转念一想,男人可不就是这样吗,要是心偏了,哪里还管孩子呢,她那个驸马知道爱妾害了自己的嫡子之后,不也是帮着遮掩吗?
傅清芳也就只有两个院子,前院是明煦的住处,后院她带着三个孩子住,加上下人本来就有些拥挤,现在又多了一个柳姨娘两个孩子,就有些住不开了。
正好明沧的年纪也大了,傅清芳就把他给移到了前院,跟着明煦一起住,明沧原本的屋子腾出来给柳姨娘住。
收拾好了之后,柳姨娘赶紧带着孩子来谢傅清芳。
傅清芳就道:“你谢我做什么,只要你不嫌庙里清苦就好。”
柳姨娘赶紧摇头道:“不清苦不清苦,能跟着夫人一起修行,是奴婢跟孩子们的福分。”
“你也不用每日里早起就来请安,”傅清芳说道:“这里不是侯府,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饭你是带着孩子在一边吃,还是跟着我们一起吃?”
柳姨娘赶紧道:“奴婢一切听从夫人的安排。”
“那就在一起吃吧,咱们都在一个院子里,也不用另外再摆一桌了,明晨明双可有忌口的东西?”
“他们两个吃什么都行的,夫人吃我们,他们就跟着吃什么就行。”
柳姨娘在皇觉寺安顿下来之后,跟她一起来的那个仆妇就回侯府了,不过几日,郭氏又派人给傅清芳送东西,里面就夹杂着好几件小孩子才能用的东西。
因为在皇觉寺跟着傅清芳一起住,加上郭氏嘱咐的话,柳姨娘伺候傅清芳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就连四个孩子她都是恭敬的很。
明煦没有去上学,因此四个孩子都在傅清芳身边,没过几日几个孩子就混熟了。
双生子在侯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同龄的玩伴,郭氏年纪大了不爱出门,柳姨娘根本就不能带着孩子出门,大房三房的孩子除非过年过节,基本也不会往侯府去,即使去了,跟双生子也玩不到一起。
现在有了好几个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加上柳姨娘的殷切嘱咐,双生子对四个比自己打的哥哥姐姐都喜欢的很,尤其是对明煦,双生子对他可是尊敬的很,有时候闹起来柳姨娘教训都不管用,可只要明煦一句话,双生子立即就听话了。
不管长宁城暗地里藏着多少风雨,可傅清芳在皇觉寺的日子倒是自在的很。
傅清芳数着日子,等到话本上描述皇帝驾崩的前两天,长宁城就戒严了不换出进,傅清芳知道这是皇帝这是不行了,却不知道到底哪个皇子登上了那个位置。
尽管从各个方面来看,太子登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可三皇子虽然没了得力武将也没了显赫外家更没有了话本上的那几个重臣支持,可万一他反扑呢?